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a66508076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186508079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a66508076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1865080790_s.jpg 1 2
2017-11-23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谭珊
 摄影:
 

  11月23日上午,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刘开江成功地为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云南患者小王(化名)施行了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终于,经过前后数月的持久战,患者终于不但圆了“母亲梦”,而且彻底根除了怀孕以来一直让她胆战心惊的宫颈癌。

  31岁的患者小王,今年8月已怀孕26周,因阴道出血慕名来到仁济医院,向妇科肿瘤科主任刘开江教授求助。通过超声和盆腔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王的宫颈局部肿瘤已有4cm,明确诊断为“妊娠合并宫颈鳞癌ⅠB2期”。

  妊娠合并宫颈癌是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1年内发现的宫颈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第一次来院就诊时已经怀孕26周,患者宫颈肿瘤局部比较大,如果即刻进行宫颈癌根治,势必要切除子宫。26周的胎儿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过早剖腹产取出亦不能存活。所幸经过一系列检查,刘开江主任发现肿瘤还仅仅局限在宫颈,尚没有发生远处转移。根据宫颈癌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早期向子宫内转移,更不会累计到胎儿。

  据刘开江主任介绍,当时经科内讨论,拟采用先化疗控制癌症病情并同时保胎的治疗方案。对于孕周大于20周合并宫颈癌的患者,考虑给予新辅助化疗抑制肿瘤生长,随诊至胎儿可存活期后,进行剖宫产分娩及根治性手术治疗肿瘤。由于孕中晚期胎儿大部分器官已发育完成,新辅助化疗的药物很少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可以在化疗后1-2个月待胎儿成熟后先剖宫产取出孩子再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由此,刘开江主任为患者制定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治疗方案:即先行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继续延长孕周至34周,待胎儿肺部发育较成熟后行剖宫产,在产褥期再行同方案化疗1个疗程,减轻盆腔充血水肿的情况后,再为其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经过三个月新辅助化疗,同时孕期密切进行肿瘤监控,10月17日,小王孕34周时在当地医院剖腹产,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小王则又经过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于11月14日回到上海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经复查局部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发现远处转移。

  11月23日上午,历时2个小时,刘开江主任成功地为患者小王施行了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卵巢高位悬吊术,出血10ML。他表示患者由于刚产后一个月,剖腹产后子宫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组织水肿及盆腔充血严重,术中极易出血,因此采用腹腔镜下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极大地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据悉,子宫颈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好发年龄由过去的50-60岁提前到现在的40-50岁,其中5%-10%是没有生育过。另外,未完成生育或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多。大约10%的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有保留生育要求。刘开江主任谈到, 随着微创治疗理念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仁济医院妇瘤科针对各种妇科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率达95%以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早期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率达90%以上,居全国领先地位。他尤其指出,该院妇瘤科团队近8年来开展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子宫颈癌手术逾百例,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近20%的患者术后成功妊娠。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