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成功为一名88岁高龄患者实施房颤左心耳封堵术
2017-11-16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韩心
 摄影:

  11月8日,附属九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在副院长王长谦及心内科主任张俊峰的指导下,由主治医生韩志华博士及陈侃博士主刀,在麻醉科副主任孙宇及心脏超声汤正德医生的协助下,顺利为一名88岁女性患者成功实施房颤左心耳封堵术(LAAC),手术历时1小时。这是九院自2015年开展本项手术以来手术年龄最大的一名患者。

  患者为持续性房颤,今年年初,患急性脑梗死,给予华法林治疗,INR(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分析中的一项检查结果) 达4.0以上,无法耐受长期抗凝药物。最终心内科意见行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植入美国波科公司WATCHMAN封堵器。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二天顺利出院。

  房颤左心耳封堵已日益成为心内科常规开展的介入手术。上海九院心内科自2015年开展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高龄高危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微创介入方面积累有相当成功经验。

  房颤是由于心房产生异常电信号,导致心房极不规则的颤动。房颤时,一方面由于心房不规则颤动,左心房内血流减慢,血液淤滞于左心房末端的左心耳内形成血栓(房颤90%血栓位于左心耳)。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流向全身各重要器官血管,可以导致脑部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致残致死性疾病,其中脑血管栓塞(俗称脑梗死),最为常见和严重。一旦发生脑梗死,轻者出现轻度活动或语言障碍,重者产生终生残疾甚至丧命。另一方面,房颤时,由于心律/心率紊乱,病人会产生胸闷、心慌等症状,当发展到心力衰竭时还可能出现心衰的各种表现。

  房颤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成为房颤非药物抗凝的有效措施,“一次微创手术,终生抗凝”,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抗凝禁忌或不能耐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