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王育团队成功救治妊娠合并巨大盆腹腔罕见肿瘤患者
2017-09-30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袁蕙芸
 摄影: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育教授成功为一位孕14周的孕妇切除重达3455g的巨大肿块,同时也保住了孕妇子宫内14周的胎儿。术后10天患者顺利出院,母胎平安。

  几周前,愁眉紧锁的小张(化名)来到王育主任门诊就诊,孕前检查无任何异常的她,在常规孕期检查中发现巨大盆腹腔包块,上界至剑突下端,下界突出至右侧大阴唇外10cm。小张自述在来仁济医院就诊前,去看过不少医院,医生们均束手无策,在多方求医无果后,她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仁济医院。

  据王育教授介绍, 侵袭范围如此之大且生长速度如此之快的盆腔肿物非常罕见,术中同时还要考虑腹中的胎儿安危,手术风险和难度极大,这对手术医生提出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够精确掌握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又要能够对盆底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做到精准分离,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在完整切除肿块的同时不损伤输尿管、肠段及膀胱等盆腔重要脏器。此外,还要严格把握对子宫及其血管神经的保护,控制出血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力保对腹中胎儿的干扰和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经过详尽周密的术前评估,在麻醉科周洁医师的配合下,王育教授联合胃肠外科邱江峰医师共同为该患者实施了腹式盆腹腔巨大肿物切除术。虽然术前已有心理准备,但打开腹腔后看到的肿块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盆腹腔内见一胶冻状巨大肿物,上缘至剑突,左侧与部分乙状结肠系膜粘连、融合,右侧延伸至右侧阔韧带内,自子宫直肠凹陷向下蔓延,下缘直达外阴。面对这样一个结构异常复杂的盆腹腔巨大肿物,王育教授凭借其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盆腔复杂解剖结构的精准把控,历时近4小时,最终将净重达3455g的肿块进行了完整切除剥离,解除了这个时刻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的“定时炸弹”。

  术后第4天,患者产科B超提示胎儿胎心正常,发育情况良好。这让所有人为之欣喜!日前小张已经顺利出院,母胎平安。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该肿块为深部侵袭性粘液性血管瘤。深部侵袭性粘液性血管瘤,这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女性盆腔-会阴部,常呈缓慢、隐匿生长,故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1983年,Steeper and Rosai首次将该肿瘤命名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此瘤归类于不确定分化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并命名为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近几年来,王育医师团队已经为数十例被全国多家医院拒收的罕见盆腔疑难病症的患者成功开展各类单孔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其中包括复杂盆底子宫内膜异位症、静脉内平滑肌瘤、胰腺外实性乳头状肿瘤、坏死性淋巴结增生肿大综合征、骶前囊肿、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中部分病例连续两年被欧洲妇科内镜学会(ESGE)举办大会选中进行展示和交流。

  结合此病例的救治,王育教授认为有必要提醒广大孕产妇,孕前检查非常重要,做好孕前检查,及早地发现囊肿,以免拖到后期疾病诊断时已经无法判断是孕前还是怀孕后发生的病变;其次,早孕期间的检查也非常重要,有的孕妇忽视从确认怀孕到到建大卡这段时间内的孕检,是不可取的,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