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668508076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931508079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9a7508074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668508076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931508079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9/x_9a75080745_s.jpg 开展讲课培训 手术 手术十分成功
2017-09-08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食管外科副主任茅腾于今年7月作为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赴西藏,将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建工作。入藏一个月里,茅腾医生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和各种不适,因地制宜深入临床一线,积极推广开展胸腔镜技术,并施行了西藏地区第一例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成功治愈了患有肺包虫病的藏民。术后第二天上午,医生为患者顺利撤除了胸腔引流管,患者当天就下床活动,高原上这么快速的恢复前所未有。

  从东海之滨来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让茅腾主任的身体备受考验。在平原地区,氧饱和度低于90%就是呼吸衰竭需要抢救了,而西藏稀薄而干燥的空气,使得平时的氧饱和度仅为80%左右。缺氧造成的高原反应带来了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头痛、鼻衄、高原感冒、心动过速以及失眠。但茅腾主任靠吃药、吸氧,克服种种困难,第一时间深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临床一线,调研藏区胸外科疾病谱与内地的差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症”下药、补缺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援建帮扶。

  通过调研,茅腾主任发现,与内地肿瘤多发的情况不同,日喀则地区寄生虫病相对高发,尤其是肺包虫病,成为威胁藏区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针对此类寄生虫病,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但是传统开胸手术需要切断呼吸肌、并撑开肋骨,不但切口大、疼痛剧烈,而且对呼吸功能影响严重。在高原地区本来就缺氧的状态下,做开胸手术的风险可想而知。茅腾主任综合分析了这些情况后,结合自身在微创手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坚实基础,决定在西藏开展胸腔镜治疗肺包虫病的手术。上海医生带来新技术的消息不胫而走,没多久就有患病的藏民慕名而来。39岁的扎西胸痛已持续2个月,最近情况加重、疼痛难忍,来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医生为她进行了各项检查,发现她的右肺中叶有一个直径约5cm的囊性病变,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叶,并且将右上叶向上方挤压。扎西的病情严重,需要马上进行手术了。

  茅腾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发现患者体质较差,多年前还有同侧外伤导致的肋骨骨折病史,因此该侧肋间隙非常狭窄,估计胸腔会有较严重的粘连,给手术增添了不小的难度。此外,患者体型消瘦,如果在肩胛骨下方做常规辅助孔的话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但这些都难不倒在胸腔镜手术领域“久经沙场”的茅腾医生。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积极配合下,手术紧张地准备起来。茅腾主任和当地胸外科达琼主任、拉平主任一起,克服了没有专业胸腔镜器械的困难,利用常规开放器械,顺利完成了西藏首例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手术,用时仅50分钟,且全程出血小于100ml。茅腾医生沉着冷静的判断和专业娴熟的操作,令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同行纷纷惊叹: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技术之成熟、实力之强大,真是名不虚传。

  手术很成功,术后2天胸腔引流量总共才100多毫升,而以往开放手术第一天的引流量就会超过500ml。术后第五天,扎西高高兴兴地出院了。茅腾主任笑着对科里的同事说:“在这里做一台手术像是在上海连续做了4台,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在手术操作时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屏气,本来就缺氧了,这一屏气估计氧饱和度只有70%了吧。”

  与此同时,茅腾主任还积极开展基础知识培训,针对日喀则人民医院胸外科建科不久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为全科医务人员做了“外科营养基础”和“胸外科术前心肺功能评估”的讲座。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大家都学习地十分认真。援藏之路道阻且长,茅腾医生将克服万难,以满腔热情与信心,为藏区人民的健康事业造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