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53c508076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21f508079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217508071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53c5080760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21f508079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y_2175080712_s.jpg 1 2 3
2017-07-20 浏览( 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肿瘤在盆腔疯长数年,占据了整个腹腔,甚至把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都挤到了右边,外观看起来有如足月孕妇,而患者竟一直只是以为自己“太胖了”。近日,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病房就收治了这样一位粗心的患者,手术切下的肿瘤直径达37厘米,医生都差点抱不动。

  患者曾女士今年35岁,是美国某著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多年未行体检,近期因自觉腹胀不适而来到市一医院就诊。经检查,曾女士盆腹腔内有一个巨大的实质性肿块,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达腹盆壁,几乎整个腹腔都被肿瘤撑满。

  “患者刚来的时候,导医看见她的大肚子还以为她是产科病人走错了科室。”市一妇科肿瘤(南)主任妇产科席晓薇主任医师介绍,“盆腔肿块的患者早期通常没有什么症状,很多人尤其年轻未婚患者会以为自己肚子增大是发胖所致,但像曾女士这样巨大的肿瘤却不多见,拖了这么久才来就诊更少。”

  这位患者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忽视固然令人遗憾,但她的病情着实不可轻视。疯长的肿瘤会压迫胃肠导致肠梗阻,也可能压迫主要血管引起下肢水肿,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必须尽快手术摘除。席晓薇主任医师当即将她收治入院,并组织团队进行讨论,制订治疗方案。

  由于瘤体占据了整个盆腹腔,这给术前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盆腔MRI与上腹部CT提示盆腹腔弥漫分布肿块,左侧附件来源可能,据此患者被初步诊断为卵巢来源的性索间质肿瘤——考虑到实质性肿瘤的血供丰富,体积巨大及良恶性质难定,专家讨论后建议直接行患侧附件切除。

  获得患者和家属手术同意及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于6月27日进行。麻醉科(南)副主任姚俊岩为患者实施全麻后,席晓薇主任医师、陆萌医生、马洁医生、胡澄澄医生以及手术室护士周建华、沈怡等医护团队通力合作开始了手术。虽然术前已知道这是个巨大肿瘤,但打开腹腔后的景象还是让人震惊:瘤体占据了整个视野,其表面纵横密布了大量血管,既有新生血管,也有被肿瘤压扯变形的原盆腹腔血管。由于长期受到挤压,不少血管已怒张到手指粗细,比正常的血管粗了数倍,血供极其丰富。参与手术的妇科陆萌医生回忆说,“这个肿瘤不仅大,而且‘深’,当时我从患者右侧盆底探查到已经被完全挤压的子宫体及其相连的输卵管卵巢,刚想着庆幸右侧附件还算正常,后来才发现这已是左边附件。”

  原来,巨大的肿瘤已经把原本位于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都挤到了左侧的角落,一眼看去除了肿瘤盆腹腔内什么脏器都看不见,正常的组织血管解剖结构完全变形。更糟的是,经仔细探查发现,这个肿瘤并非卵巢来源,而是长在了子宫左侧的阔韧带内,不仅瘤体巨大,而且向后腹膜生长,手术难度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之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基本落空,接下去的操作,难度和风险要比预计的情况大上好几倍。

  面对意外情况的出现,手术团队面临抉择,是继续手术还是延期再开?最终,在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讨论后,市一妇科肿瘤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完成这台手术。整个手术团队开始高速运转起来,麻醉科团队之前就已完成了深静脉穿刺,开放两路静脉,此时更是密切监控患者的呼吸和血压。手术室护士们也赶紧取来了更多的针线,为结扎大量血管做准备。

  巨大肿瘤的摘除既是体力活,也是精细活。由于肿瘤过于沉重,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不得不一直“扶”住肿瘤,使其相对固定,鲜血甚至浸透了两层洗手衣。而肿瘤与周围组织严重的黏连、乱如蛛网的变形血管则对手术团队的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由于变形后的血管太粗,无法使用电凝止血,手术团队回到了外科手术的“原始”阶段,只能采用针线缝扎。主刀医生打开肿瘤的包膜,逐一离断血供,小心推开血管,分离周围的重度粘连。被撑得薄如蝉翼的血管壁使得血管一碰就断,几乎每推开一根血管,一旁的另一位医生就要迅速将断裂处缝扎止血。据统计,整台手术出血量为1500毫升,考虑到手术规模及不能使用电凝止血,这样的出血量并不算多。

  经过3个小时的密切配合和精细操作,手术团队成功分离了肿瘤。接下来取出肿瘤的过程则是另一项考验:重压移去后血管压力骤减,血液循环的突然恢复容易导致心跳骤停。麻醉科团队与手术团队密切监控患者血压,通过调节静脉滴注液体的浓度和速度配合肿瘤取出。最终取出的肿瘤大小为37*28*17厘米,重达15千克,病理检查显示为良性平滑肌瘤,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目前在妇科病房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据介绍,此例病例中的患者因肿瘤形成时间较长,自己的身体承受力也随着肿瘤的增大在增强,加上耐受力强,对轻微的症状感觉并不明显,所以没有及时发现。市一医院席晓薇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每年可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发现问题后要找到相关科室问诊,进一步排查。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