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x_a0a5080789.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x_428508075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x_a0a5080789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7/x_4285080756_s.jpg 1 2
2017-07-08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周庭权
 摄影:舒伟伦
 

  日前,附属九院手术室外一名患者家属在等候期间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被紧急送往急诊。患者心电图提示室颤,医生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电击,终于第10次电复律后患者出现了自主心律,麻醉科医师迅速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复苏后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仅仅40多次,伴有频发室早,心脏起搏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

  在患者无法转送的情况下,心内科张阳副主任医师立即进行了床边盲插临时漂浮起搏电极的方法,通过锁骨下静脉熟练地将漂浮电极送入病人的右心室,将心率提高至每分钟90次。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患者病情得到暂时稳定。

  半夜12点患者病情再次反复,无休止发生室颤,来势凶猛,电击已超50次,好在临时起搏电极发挥作用,每次电击后均能迅速转回起搏心律。张阳连夜从家赶到急诊,病人血钾测定为2.5mmol,考虑患者本次发作的原因为严重低钾血症,采用硫酸镁快速静滴,补钾,利多卡因静滴等措施。之后未再有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患者半年前做过心外手术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考虑临时起搏不能放太久,急诊科徐兵主任和心内科协商,决定在患者生命体征稍平稳后,指派急诊科吴嘉俊医师携简易便携式呼吸机,将患者转送到心内科DSA检查床上,在呼吸机辅助维持下,心内科张阳、任义荣医师与导管室张群、李慧护士一道熟练地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植入了永久性起搏器,1个多小时后已经将患者安全转移到CCU病房。

  病房期间,心内科王长谦教授、解玉水主任医师指导孙婷、卓杨等医师精心治疗,帮助病人度过了感染、呼吸机脱机等一个个难关。患者入CCU第3天血压低至80/50mmHg。王长谦教授仔细询问病情后,考虑入量不足,为排除心源性休克,提出中心静脉压指导患者补液的方法。患者身体插满各种管子,胸前60余次电击留下焦黑的皮肤,后背、臀部因被动体位即将出现压疮,乔辉护士长带领CCU护理团队每天精心查看、护理。

  在医护密切合作下,患者经过短短10天的精心治疗,已经能下床活动。出院当天患者一再向王长谦教授领导的全体医护团队表示感激,是九院用不懈的努力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把她从鬼门关中夺了回来,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