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6/x_911508072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6/x_6095080777.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6/x_911508072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6/x_6095080777_s.jpg 1 2
2017-06-15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七旬患者老王的心脏又出现了问题:每分钟仅跳动28-40次/分,最慢时只有22次/分,是常人的三分之一。临床上这样的心跳过慢患者常常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治疗。可是,老王的情况非常特殊,她年轻时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其主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经过两次开胸手术全部置换成了金属瓣,起搏器的安装难度徒然增大。面对难题,附属胸科医院心血管专科团队没有退缩,心内科起搏器科主任李若谷医师携团队,联合心外科、超声科等科室,经反复论证,不畏困难,独辟蹊径,为老王选择了一个最适宜的治疗——左心室起搏。6月1日,手术顺利完成,经过十几条护理,老王已经能够康复出院。

  在接诊时,李若谷医师一看到老王的既往病史,就晓得接了个“硬骨头”。常规的起搏器植入是将电极安置在右心室中,而老王的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已经全部换成了金属瓣,右心室电极通过三尖瓣金属瓣,会引起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只有另找“出路”。心血管专科团队展开了术前多科讨论,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开胸植入起搏器,心外科开胸手术将心室起搏电极缝合在心室外膜;二是独辟蹊径,避开金属三尖瓣,将心室电极通过冠状窦植入左室心外膜冠状静脉内。心外科会诊后表示,患者两次开胸,胸腔必定有粘连,三次开胸风险大、效果愈后差。经过反复论证,团队决定采用第二种方式,并请来超声科主任吴卫华医师全程术中超声监测保障。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6月1日,手术开始了。果不出所料,患者的胸腔粘连严重,心脏疤痕和心外膜血管极度扭曲,心肌多部位血管不通,给介入和起搏都带来更大难度。最终,李若谷医师在大家的协助下,经反复尝试不同的血管植入起搏电极,将心室电极置于心脏冠状静脉血管内,手术获得成功。

  经过数天康复,老王体内的起搏器起到有效作用,她的心跳已经可以达到60+次/分水平。出院前,脸色红润的老王兴高采烈地和医护人员合影留念。老王说,“十多年前,我的命就是胸科医院救的,所以,我就相信胸科医院的医生!这次她们又治好了我,实在太感激了!”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