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王坚团队成功救治一名后腹膜巨大肿瘤患者
2017-03-22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王坚教授带领其团队为一位后腹膜肿瘤患者成功切除了直径达20厘米的巨大肉瘤,患者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一次常规的健康普查给年仅30多岁的小邱当头一棒,他的肚子里竟然长了一个巨大的肿块,已经压迫到左肾、胰腺、脾脏和周围的大血管,而他自己居然浑然未觉。多方打听之下,小邱慕名来到仁济胆胰外科王坚教授的门诊。CT片上的肿瘤张牙舞爪,让人望而生畏,王坚教授一看便知由于肿块巨大且包绕腹部血管和多处重要脏器,手术切除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经过全面精确诊断评估以及与泌尿科、麻醉科、监护室等多学科讨论,最终王坚教授认为患者体内巨瘤虽然罕见,但仍然有完整切除的机会,患者的“死亡判决”有机会“改判”。

  制定了精密计划后,王坚带领及其团队如期为小邱手术。巨大肿瘤真正露出狰狞面目,上至膈肌下至左肾,无情占据了腹膜后和腹腔大部分空间,肆无忌惮地挤压体内脏器,并紧紧地裹挟着多处脏器和血管。手术台上,王坚迎难而上,通过精准细致的分离操作,将肿瘤逐步围剿,成功完成后腹膜肿瘤+脾+左肾+左肾上腺切除,完整切除直径达20cm的肿瘤,术中出血量仅不到100ml。患者术后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顺利康复出院。

  近年来,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在王坚的带领下倡导“精准外科”理念,以“精确评估、精密规划、精准操作、精良管理”为核心,以“最小的创伤、最少的痛苦、最好的疗效、最大的安全”为准则,涵盖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诊疗环节和管理流程,力争使每一位患者达到最佳的手术疗效。

  王坚教授提醒,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患者通常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因腹膜后位置隐蔽,潜在腔隙较大,故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相当巨大。因此,当发现身体有异常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排查,消除隐患。 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肿瘤仍是最有效的手段,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并非手术切除的禁忌症,只有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累的脏器和组织,才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