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成功救治85岁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
2017-02-08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倪其泓 谭珊
 摄影: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通过启动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救流程,成功抢救一位85岁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

  患者刘老伯,在临春节的某天早上,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倒地不起。家人惊惶之下将其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平扫CT发现腹主动脉巨大动脉瘤破裂可能,当即通过救护车将患者送至仁济医院急诊抢救大厅。

  血管外科值班的严泽振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大厅,发现患者已经出现心率上升、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的休克表现,情况十分凶险。据文献报道,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其死亡率达到90%以上,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死亡率也接近70%。在初步分析了该患者情况后,立即启动了血管外科主动脉瘤破裂急救流程。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联系放射科开启绿色通道,确保患者第一时间进行增强CT检查以明确诊断。CT结果令在场医生都倒吸一口冷气,刘老伯肚子里的巨大腹主动脉瘤达到9cm,并且已经发生破裂,腹腔内已有1000ml的积血,且仍在持续扩大,病情十分危重。此时立刻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救刘老伯的唯一一线生机,与家属沟通后我院血管外科医疗组开始了这场与死神的赛跑。

  为了分秒必争,在做增强CT检查的同时,严泽振医生已通知病房上级医生,由张岚主任统筹安排,通知麻醉科、手术室、DSA室、监护室,确保麻醉师、手术护士以最快速度赶到DSA室开始手术准备。副主任叶猛在得到CT图像后迅速测量患者腹主动脉瘤的大小、距离肾动脉、髂动脉的距离、瘤颈的长度、破口的位置等一系列参数,立刻为刘老伯制定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详细手术方案。

  从救护车到达抢救大厅仅仅1个小时,医生、护士、麻醉师、技术员已全部到位,准备开始手术。但是此时刘老伯的血压仍在进行性下降,最低时仅80/40mmHg,几乎处于死亡边缘。手术由叶猛医生主刀、张岚主任、郭相江及倪其泓医生共同参与。叶猛在局部麻醉下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第一时间于腹主动脉瘤近端置入球囊控制出血,维持循环稳定,为其后的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之后的手术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分体支架从双侧股动脉入路,阻断球囊改为左侧肱动脉入路,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在主体支架和延长支分别释放完毕后,巨大的腹主动脉瘤被完全隔绝。

  术后刘老伯被转入监护室观察,1天后转回血管外科病房,已无腹痛及其它不适症状,3天后复查增强CT,腹主动脉瘤已被支架完全隔绝、无内漏,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5天恰逢除夕夜,刘老伯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欢度春节。

  主动脉瘤是一个极具隐蔽性的疾病,在未破裂之前往往无明显症状,而普通的体检又难以发现,一旦发生破裂,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休克甚至死亡。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在救治主动脉瘤破裂患者上具有丰富经验,制定了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救流程,争取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