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第110例器官捐献日前实现
2016-07-25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王昊宁 袁蕙芸
 摄影:

  7月16日,附属仁济医院第110例器官捐献成功实现。这位捐献志愿者在生前即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书,当她不幸遭遇车祸脑死亡时,她的女儿遵循她生前的意愿,在该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的帮助下实现了捐献器官的心愿。她也是全市第207位实现捐献的志愿者。据悉,目前在仁济医院实现的器官捐献数量占全市的53%,位居全市第一。

  该院第110例器官捐献志愿者是来自嘉定的杨女士,今年55岁。长期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她一直都热心公益,早在十余年前她就自愿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书,希望能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7月15日夜,杨女士骑助动车带孙女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造成重型颅脑外伤,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遗憾的是,患者伤势严重,最终宣告脑死亡。杨女士的女儿在悲痛之余,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母亲生前已经签署过人体器官捐献协议书,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帮助其完成这最后的心愿。7月16日凌晨,杨女士实现了自己生前的愿望,捐献了自己的肝脏、双肾和角膜,其中肝脏和双肾在当天就分别移植给了三位终末期肝病、肾病患者,帮助他们重获新生。杨女士的女儿说:“虽然母亲的去世让我非常难过,但能够实现她最终的心愿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这是用另一种方式让我母亲的生命在这个世界得以延续,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医护人员和协调员。”

  据仁济医院OPO负责人、副院长闻大翔介绍,2013年9月,该院首例、全市第二例器官捐献成功实现;2013年11月,该院实现全市首例儿童器官捐献;2015年6月,全市第100例人体器官捐献在该院实现;至今,仁济医院器官捐献例数始终处于全市第一、国内领先行列。

  谈到OPO工作的心得和经验,OPO协调员陈小松医师表示,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是要让民众改变对“死亡”的认识,接受“脑死亡”的概念。他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属甚至医护人员都对“脑死亡”缺乏正确认识,对“死亡”的判定标准依旧停留在“心跳呼吸停止”上,这也让许多原本有希望实现捐献的志愿者错过了最佳捐献时间。他希望,随着科普宣教的深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死亡”这个概念,并加入到器官捐献行列中,让生命用另一种充满爱的方式得以延续。目前,该院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就约有1000人,并在不断增加,获捐者平均等待时间为3年。他始终坚信,随着全社会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提高,器官捐献成功数量一定会上升。

  在该院百余例器官捐献实现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陈小松至今还记得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年幼的女儿因病救治无效被宣布“脑死亡”,她在悲痛之余不仅决定捐献出自己孩子所有可用的器官来帮助其他患儿,更向该院肝移植患儿捐赠了12000元以帮助他们完成治疗。今年,这位可敬的母亲再次喜得贵子,她在喜悦之余,又向该院肝移植患儿捐赠了12000元善款,帮助这些患儿重获新生。还有一名脑胶质瘤患者曾在仁济医院得到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甚至还在手术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圆了她做母亲的梦想。可是,4年后她的病情还是复发了。在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该患者主动提出愿意在去世后捐献自己所有可用的器官,她的家属对她的愿望也表示了尊重和支持。在该院OPO协调员的帮助下,这位患者办妥了所有手续,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她们的善举,不仅感动了OPO的协调员和医护人员,更感动了无数患者家属,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的伟大和崇高。

  据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无绝对年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及组织的可用性而定。我国每年等待器官捐献的数量超过150万人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而我国每年仅有不到1%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器官资源严重短缺。开展器官捐献是挽救他人生命的崇高行为,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