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李可为团队为罕见“镜面人”成功取石
2016-02-25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袁蕙芸
 摄影: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李可为主任医师仅用时40分钟,顺利完成1例高难度内脏全反位(俗称“镜面人”)的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目前世界上此类报道仅9例。

  该例患者为55岁女性,胆囊已切除十余年,一个半月前右上腹痛、同时发热伴轻度黄疸,上腹部磁共振显示胆总管内结石,经保守治疗度过急性炎症期后,于2月19日全麻下ERCP取石。由于该患者内脏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治疗团队查阅了相关文献,作了充分的技术探讨和多套临床预案后,决定采取仰卧位下ERCP取石术。术中克服了背向监视器、反向进镜、曲镜位操作、“镜面式”插管和切开、反位放射图像、附件出入困难、取石方向相反和结石偏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手术按准备预案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顺利,3天后出院。

  近年来,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在科主任王坚主任的带领下,在肝外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纯的胆总管结石首选ERCP取石,年平均实施400余例,平均手术时间27分钟,插管成功率接近97%,严重并发症率仅1%。近年还实现了ERCP日间化,开通了急诊ERCP绿色通道,开展了全覆膜金属支架技术纠正胆总管良性狭窄。此外,团队针对胆囊结石和息肉开展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美容效果显著。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既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又把治疗周期从2个月缩短至1周;针对急性胆道感染采取穿刺外引流和ERCP内引流后再综合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来分期实现全程微创治疗,基本摒弃了既往创伤巨大的开腹手术。目前,团队肝外胆道结石的总体微创手术成功率在92%以上,即使是上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也基本可以实现治疗的微创化。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