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心脏中心运用新技术成功治疗持续性房颤
2016-01-15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附属六院心脏中心与该院超声医学科、麻醉科通力合作,采用目前房颤治疗领域最新、最前沿技术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联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一例高栓塞风险同时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真正实现了房颤的标本兼治,填补了六院在该技术方面的空白。

  来自上海的陈女士今年64岁,已经被反复发作的胸闷、心悸折磨了3年,病情严重,寝食难安,多方求医后被诊断为“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即心房失去了正常的节律和有效收缩,更可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将导致患者致死致残,因此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1年前陈女士在六院行射频消融术,但效果不甚理想,仅维持5个月就复发,同时INR(注:国际标准化比值)波动较大,出血风险极高,无法继续服用华法林。患者面临着前功尽弃,甚至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也是房颤治疗中的最大难题,国际上尚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日前,她再次来到六院求助,希望专家能够解开这个难题。

  心脏中心魏盟教授接诊后,分析认为,该患者属高危栓塞同时又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并且房颤的复发多与肺静脉异位起搏灶有关,单纯药物治疗或再行射频消融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为何不利用心脏中心平台,多学科联合,进行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标本兼治,力争根治房颤,由于左心耳特殊的生理结构,大于90%的血栓形成起源于此,是公认的房颤患者血栓主要来源。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创新术式,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左心耳内血栓引起的血管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同时还可消除患者对于长期抗凝治疗的依赖。房颤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再次手术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能够对异常电位进行电隔离,从机制上解决房颤的发生问题。两者联合,优势互补,从而让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在麻醉科张晓丽主任实施全麻下,魏盟教授和陆志刚教授于2015年12月18日为患者进行了左心耳封堵术,术中超声医学科张跃力主任多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协助封堵器的定位和固定。同时在李京波教授指导下由张庆勇主任完成射频消融术,尽最大可能消除“死灰复燃”的房颤“病灶”。

  多学科协作下的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很快得到康复,第1天能下床走动,第2天便办理出院。术后几次随访心电图均证实恢复为正常心律,心超结果也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这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六院进一步推广多学科多技术联合治疗难治性高栓塞高出血风险房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