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复杂肠癌和骨肿瘤两个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肠癌骨转移患者
2015-12-02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顾海鹰 龚剑锋
 摄影:

  日前,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杂肠癌和骨肿瘤两个多学科团队联合为一名病患成功进行了结肠癌骨转移一期手术。

  这名47岁的病患家住宁波象山农村,是个电梯装配工。去年10月的一天,他发现自己左腿踝关节处肿胀、疼痛,以为自己不小心扭伤了,没什么大问题,于是坚持去上班,直到病情加重,一瘸一拐无法行走才到县、市医院看病。经过X拍片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配了些伤膏药就回家了。可是今年9月初,左腿脚踝靠内侧长出了一个绿豆大小的包块,逐渐长至红枣大小,“又红又烫”,并且疼痛到根本无法行走,当他再次到当地医院骨科诊治时,X片诊断为“左胫骨下端骨折、骨肿瘤可能”,当地医院建议他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诊治。

  患者随即来到六院骨肿瘤外科,杨庆诚主任医师接待了该名患者,并于10月14日收入骨科。根据患者入院后的检查,杨主任发现他的病情很复杂,和所有骨原发肿瘤都不相似,于是马上安排了肿瘤穿刺检查。3天后结果出来了,大家都大吃一惊,原来,患者左小腿胫骨上的肿瘤是从别处转移过来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其结肠上长了个肿瘤,经过普外科王志刚主任医师的会诊确定,害得他不能走路的元凶就是——结肠癌。

  10月21日,患者以“乙状结肠癌伴左胫骨转移、左胫骨骨折”的诊断转入六院普外科病房。此时,患者仍然对自己因为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骨头上感到一头雾水,因为他从来没有腹泻、腹痛或者肠胃不适的症状。王志刚主任为他作了解释:有一部分大肠癌患者早、中期确实是无症状的,这也是造成我国大肠癌高发病率和低存活率的原因。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和不常吃蔬菜而喜食高脂肪饮食习惯是明确相关的。近二十余年来,国人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目前已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但是,大肠癌转移骨肿瘤的比例并不高,而在发现肠癌骨转移的病例中,能够一期切除肠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病例则少之又少。能够同时切除大肠癌和采取截肢切除骨转移灶,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预后,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10月29日中午,杨庆诚主任带领骨科手术团队首先为患者完成了“左小腿膝下截肢术”,紧接着王志刚主任带领普外科手术团队为李华成功实施了“经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总共历时2个半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被送到重症病房监护。据王志刚主任介绍,结肠癌骨转移一期手术一起切除的病例非常罕见,在六院尚属首例。

  据悉,六院目前拥有“复杂肠癌诊治整合门诊”、“骨肿瘤整合门诊”等特色门诊项目,目的就是强强联合,以多学科合作的方式为那些病情相对更复杂、就医更困难的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便利的服务。

  同时,王志刚主任也再次发出呼吁,希望广大市民重视自己的肠保健,40岁以上的成人最好每2-3年检查一次肠镜,希望类似该名患者这样“牺牲半条腿换回一条命”的悲剧不要重复上演。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