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成功切除眶尖巨大肿瘤给患者第二次光明
2015-01-05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张文珊
 摄影:

  28岁的小陈是一家招商公司的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对于小病小痛都不太在意。2013年6月体检时发现视力下降,他也没放在心上。2014年10月小陈右眼视力模糊,在配眼镜测视力时发现左眼视力1.0,但右眼仅为0.15,矫正后的视力也只达到0.45,而且视野狭窄。他这才重视起来,跑到医院就诊。

  11月,他在当地2家医院就诊,发现右眼眶占位,由于当地条件有限无法确诊,建议他尽快到上海九院就诊治疗。这时距离他发现视力下降已经一年半时间了。

  12月15日,小陈慕名找到九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教授。经范教授仔细检查,发现小陈眶尖有一疑似血管瘤肿物,大小约2cm*1.5cm,与视神经粘连,而且已经将视神经顶向鼻上方。视神经功能下降,眼球前突4毫米,右眼比左眼瞳孔扩大1毫米。

  12月27日,手术前夕,范先群教授集合九院眼科肿瘤组和医务处对小陈的手术方案进行讨论。大家认为小陈眼部肿物取出的难度很大。由于眼眶是锥形的,上宽下窄,小陈的肿块完全将锥形的底部塞满,就像一扇打开的门被6个人同时挤入。空间狭小,靠近颅内,肿块与视神经和动眼神经有粘连是手术最大的难点。

  常规并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案是外眼眶开眶手术,就好像把门旁的墙打开,但是,这样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费用也相对较高,并容易留下疤痕,对外观损伤严重。另一种是结膜入路,用微创手法从眼球切口进去将肿块取出,就好像在不损伤门的前提下,把人从里面拖出来。这样的方法创伤小,术后基本看不出有伤口,但难度相当大。眼科副主任贾仁兵主任医师解释说,视神经就好比一束火花,一碰就灭,再也无法恢复;动眼神经有所损伤就会造成眼球无法转动或者上睑下垂,“结膜入路”的手术方案如同“钢丝上跳舞”,不仅需要娴熟高超的技术,更要有承担风险的胆气。听到这些,原本乐观的小陈变得郁郁寡欢,几乎肯定的认为自己会失明。

  考虑到患者非常年轻,采取第二种手术方案对今后生活影响小,范先群教授决定迎难而上!

  12月30日手术开始,房间内气氛凝重,大家神经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范教授和贾医生眼手合一、小心翼翼,一个多小时后,危险部位的肿块成功切下取出,手术顺利结束。麻醉苏醒后的小陈感到医生用手电筒检查时的光感,他相信手术成功了!

  31日,术后第二天,拆下纱布的小陈视力恢复到了0.2,虽然还有些水肿,但是眼球已经能够上下转动,视野也宽泛了,他内心十分激动,是九院的医生给了他第二次光明。

  贾仁兵医生说,如果再延迟3~6个月,小陈的眼睛将完全失明。同时他也提醒,一旦发现视力严重下降,或者有管状视力,一定要尽快就医。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