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做客第二十一期“午间Seminar”与医学生谈理想
2019-06-05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5月31日中午,“燕子姐姐”学业指导工作室主办、交医-优才工作站协办的第二十一期“午间Seminar”活动在图书馆一楼班导师工作中心顺利举行。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教授,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首席教师何平围绕“学习与工作,理想与现实”与17、18级的近三十名医学生进行了积极探讨。优才工作站余轶凡主持了本次活动。

  在大学的学习中,何平首先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思考,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积极的接触和融入。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大部分的学生仍习惯于通过“刷题”来寻找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然而到了大学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大学的学习(包括微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记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点有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

  紧接着研讨会中有同学提到了在做大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对细节问题的处理等。对此,何老师也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尤其是查找有效资料的技能;第二,在课题的选择上不应好高骛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第三,投入热情与精力。科创的过程确实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使得对该课题的兴趣和热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同学们提出如何在繁忙的医学学习中,即能学好专业知识又能在科研上获得一定成果的问题时,何平强调了要学会“取舍”。每个人在选择是否开展科研时,都应事先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估,有一个合理的自我定位。无论是在设置短期的学习目标,还是决定科研与否的决策上,都应该以对自我未来的规划作为基本纲领。不需要过于逼迫自己,或者盲从众人所谓的“理想职业”,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最终反而得不偿失。进行取舍意味着理性的自我审视之后的放弃与争取,寻求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在有限人生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11849

13F26

  本期活动赠书《Medical Microbiology, International Edition》被18级医学检验的同学幸运获得。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