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做客第二十一期“午间Seminar”与医学生谈理想
2019-06-05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5月31日中午,“燕子姐姐”学业指导工作室主办、交医-优才工作站协办的第二十一期“午间Seminar”活动在图书馆一楼班导师工作中心顺利举行。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教授,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首席教师何平围绕“学习与工作,理想与现实”与17、18级的近三十名医学生进行了积极探讨。优才工作站余轶凡主持了本次活动。

  在大学的学习中,何平首先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思考,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积极的接触和融入。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大部分的学生仍习惯于通过“刷题”来寻找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然而到了大学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大学的学习(包括微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记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点有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

  紧接着研讨会中有同学提到了在做大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对细节问题的处理等。对此,何老师也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尤其是查找有效资料的技能;第二,在课题的选择上不应好高骛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第三,投入热情与精力。科创的过程确实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使得对该课题的兴趣和热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同学们提出如何在繁忙的医学学习中,即能学好专业知识又能在科研上获得一定成果的问题时,何平强调了要学会“取舍”。每个人在选择是否开展科研时,都应事先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估,有一个合理的自我定位。无论是在设置短期的学习目标,还是决定科研与否的决策上,都应该以对自我未来的规划作为基本纲领。不需要过于逼迫自己,或者盲从众人所谓的“理想职业”,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最终反而得不偿失。进行取舍意味着理性的自我审视之后的放弃与争取,寻求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在有限人生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11849

13F26

  本期活动赠书《Medical Microbiology, International Edition》被18级医学检验的同学幸运获得。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