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中心血液肿瘤科、仁济何奔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
2013-08-12 浏览( 来源:附属儿童医学中心 附属仁济医院 文/张珺燕 谭珊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经过前期的推荐、初审、复审、公示等严格的程序后,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201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被授予201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血液肿瘤科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指定的新农合诊治中心,制订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方案成为了全国推广的白血病治疗方案,每年接受全国各地新发病例400余例,儿童骨髓移植数居全国第一;2005年以来与美国St.Jude儿童医院合作,免费为56名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提供治疗,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2007年起率先在儿童推行PICC护理新技术,培养了一支精良的静脉护士队伍,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2011年推行“多团队健康教育”提升了家长居家照护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医护患间的有效沟通;由科室医护人员自发组建的阳光天使志愿队自2005年成立以来举行了“百名患儿金秋欢聚”、“移植患儿回娘家”“白血病患儿游世博”“病房欢乐派对”等阳光活动,极大地激励了患儿及其家庭战胜疾病的勇气。
  附属儿中心血液肿瘤科全体医务人员凭借长期的不懈努力,曾先后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浦东新区十佳巾帼奖、中国抗癌协会先进集体、上海市迎世博窗口服务示范岗、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何奔教授是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兼支部书记,他在专业上孜孜不倦三十年,德技双馨,赢得了患者的口碑,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他是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是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十佳”医生。
  作为一位我国心血管界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何奔教授在临床上不断开拓进取、勇于挑战疑难,在危重、高龄、复杂冠心病介入诊治等方面不断攻艰创新,完成病例数、难度、成功率均居国内前列。他从2004年起建立起惠及浦江两岸数百万人口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以上海市急诊冠脉介入手术量第一的工作量抢救了数以千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仁济的心脏救治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他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他长期致力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何奔教授他带领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建立了一套新的、国际公认的心肌水平再灌注定量评价体系,并证明了该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在国内外同行中被广泛应用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提出了一套适应我国人口众多、介入资源短缺国情的心肌梗死药物介入治疗策略,率先证明了溶栓后可以进行早期介入,从而极大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总缺血时间;相关研究被评为2011年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在国际大会报告。他迄今以通讯作者发表SCI全文论文近30多篇,总影响因子近150分。在他的带领下,仁济心内科先后入选教育部211工程全国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首批冠脉介入培训基地;仁济心内科在国内乃至国际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