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第一届“上海晚期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论坛”在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行。附属六院党委书记方秉华教授在致欢迎辞中指出,规范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治,既是市委市府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医学对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价值体现。
此次学术活动是由上海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及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刘诗强、上海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主任委员王杰军到会并讲话。来自本市肿瘤界及各医院的肿瘤专业工作者共230多位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附属市六医院副院长陶敏芳教授主持。
论坛上,附属六院肿瘤内科主任姚阳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治策略”。他指出,晚期患者并非是终末期患者。现代的医疗手段可以使近三分之一晚期患者通过接受局部和全身治疗达到痊愈;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能够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长期带瘤存活多年;大约还有三分之一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或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肿瘤细胞耐受化、放疗,部分患者惧怕手术,化、放疗等而主官拒绝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为终末期。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基本概念为肿瘤细胞已全身广泛转移,这类患者已经失去了接受化、放等积极抗肿瘤治疗的身体条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强烈需要医疗救助和他人照顾。因此我们应该严格区别对待晚期肿瘤和终末期这两组不同的患者,对他们进行不同的个体化的治疗和帮助。
而后来自上海各家医院的肿瘤专家们也纷纷畅谈了自己治疗肿瘤的心得,他们分别就“终末期恶性肿瘤病人的舒缓治疗措施”、“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进展”、“难治性晚期癌痛患者的综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心理治疗及其护理”等题目交流了自己经验和体会,专家们还就舒缓病房的开设、社区医院晚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等专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建议。
癌症已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0万人口发病,其中2/3的病人不能治愈。晚期和终末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问题目前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终末期患者由于肿瘤广泛转移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或者合并其他严重的疾患,生存时间较短,行为能力较差。虽不适合做强烈的化、放治疗,但是由于存在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比其他患者更需要状医疗帮助,借以改善临床症,提高生活质量。而三级甲等医院的肿瘤专家虽然有较为先进的诊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若要其一对一地治疗晚期及终末期肿瘤病人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专家指出,应该倡导肿瘤患者在医疗帮助下居家有尊严、无痛苦地,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和所有亲人的陪伴下、在浓浓的亲情中和亲朋给好友的祈祷下平静的离开人世。把病房床位让给那些真正需治疗的患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否则在上海创建再多的晚期肿瘤病人舒缓病房也难以满足患者需要
与会专家还指出,三级医院的肿瘤专家若能将其先进的晚期肿瘤治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其工作加以指导,这将更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从而把三级医院的床位留给最需要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