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前辈领航、朋辈互助、同行交流的辅导员学习成长“共同体”,10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医道同行”辅导员工作室(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与“研途指南”辅导员工作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示范级辅导员工作室)共同承办的辅导员能力提升沙龙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例会在医学院黄浦校区顺利举行。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生党总支书记郭莹莹,学指委博士生办公室主任李英霞、硕士生办公室主任金子,研究生党总支、本科生党总支及各学院/培养单位的工作室成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参加。

特邀党建组织员李国瑛、高蕴雅老师为新上岗兼职辅导员颁发聘书,各专兼职辅导员与2025级研究生新生党支部进行结对,齐心协力推送研究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郭莹莹代表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党总支向兼职辅导员长期以来对育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与充分肯定,并对团队新成员表示欢迎与鼓励。她指出,兼职辅导员制度实现了“学生成长、教师增效、个人发展”的三赢局面,鼓励团队继续以“四个联动”为基石,以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沙龙为交流契机,凝聚合力、守正创新。


“研政笃行”环节,金子回顾了医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制度自2013年起的发展迭代历程,重点介绍“四个联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育人工作法的申报背景与实践成效,并指出兼职辅导员需在科研、临床与思政工作等多元角色中找准定位,成为“懂专业、懂青年、懂思政”的复合型人才。近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上海交通大学为师生代表作形势与政策报告。附属仁济医院兼职辅导员、2025级外科学博士生顾澳作为现场参会学生代表传达龚正市长报告精神,并结合自身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分享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蓝图及生物医药产业前景的思考,指出青年学生应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日常工作中则应思考基础科研如何向临床转化。
在“研之有理”环节,专兼职辅导员做主题分享。李英霞以“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青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构建”为题,剖析数字化心理支持平台在隐私保护、专业干预与用户留存等方面的挑战,提出构建“分层分级服务体系”,并强调辅导员需在倾听陪伴、危机识别与转介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础医学院兼职辅导员、2023级药学直博生罗奥翔结合以参训教师身份参与交大2025级学生军训工作的经历,围绕“交大第一个党团支部成立100周年”背景,分享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实践。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兼职辅导员、2023级眼科学博士生陈墨馨分享相关奖项参评经历,以“凝练特色、勇于尝试”为核心,鼓励大家珍惜展示平台,在反思中提升专业自信。口腔医学院兼职辅导员、2023级口腔基础医学博士生史敬存分享三年在岗体会,提出兼职辅导员应定位为“兼具亲和力与思想深度的朋辈引领者”,并强调兼职辅导员的自我调适,以实现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实现持续赋能。曾获评“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标兵”的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基地规培医生邵岩飞作为已毕业兼职辅导员代表,以“临床阶段的挑战与核心竞争力塑造”为主题,强调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科研优势、弥补操作短板、保持反思习惯”的重要性。


在“研学互鉴”环节,各专兼职辅导员依次交流近期工作。附属瑞金医院林莉亚、仁济医院赖俊亮、新华医院邓雨欣、第一人民医院江菁、第六人民医院阮泽松及研总支兼职辅导员舒雅文、姜汶伶分别围绕院区搬迁、班委选拔、党员教育、评奖评优、心理健康等主题,分享“小老师、大同学”角色的实践案例与思考。大家一致认为,兼职辅导员需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提炼育人价值,通过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增强思政工作实效。专职辅导员梁燕、曹峻盛在交流中充分肯定兼职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强调专兼职队伍在政策传达、党建创新、学风建设、心理支持等领域深化协作,并就后续工作进行沟通。

后续,“医道同行”辅导员工作室与“研途指南”辅导员工作室将依托数智赋能,整合思政引领、医学人文、朋辈教育、校友资源等多维度育人力量,打造以医学为特色、以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核心的老中青、前后期、专兼职育人团队之间的共同成长机制,并为全市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