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任、北部院区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晓兵做客健康中国课程,为医学院的学生带来了《做AI不可替代的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精彩课程。2025年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获得者、刘晓兵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胡佳腾以“做健康中国的行动派”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和实践之路。

课程伊始,刘晓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AI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概况,以影像诊断、药物靶点筛选、术中导航等案例阐述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突破。他以三个问题引发了全体学生的思考:AI时代的医学生该何去何从。接着他也指出了AI在医学领域的局限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医学生三大核心底色——“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担当红,“医者仁心、医术精湛”的临床白,“科研创新、智慧医疗”的创新蓝。
接着刘晓兵从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科研的智心、临床的匠心和医者的仁心的锤炼。首先,结合血管外科的各类疑难杂症,以九院血管外科采用机器学习识别主动脉瘤破口的创新实践为例,他强调了“临床导向型科研”的重要性和“医学与AI结合”的必要性。以自身的求学经历与从医历程,他鼓励同学们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练就过硬本领、坚守医者仁心,做“刚柔并济”的临床医生。其次,面对全球医疗创新的竞争格局,他建议同学们要培养全球化视野与多元文化沟通能力,以跨文化对话能力,灵活应用新思路与新技术,以跨学科协作能力在医学领域守正创新。最后,他建议同学们锤炼好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号召同学们在传承老一辈医家优秀品质中,做贯通传统底蕴与数字素养的新时代人工智能复合型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让人工智能始终成为医生仁心仁术的延伸。

随后,2023级博士研究生胡佳腾作为学生代表,以“做健康中国的行动派”为题,用一粒树种的扎根、发芽、枝繁叶茂的过程讲述了自己的医学之路。他说从书本繁琐的知识到临床实践,从科研小白到独立开展科研,离不开学校和导师的精心栽培。以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科普的案例,他告诉同学们“科普不是喊口号走秀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去感悟国家需要”,号召同学们争做医学血脉的传承者、健康中国的行动者。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如何寻找科普话题的主题”以及“在科研中如何用好AI”等问题,刘晓兵都给予了具体详细的解答。
本次课程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这节大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深化了对血管外科的认识,更为同学们提供了AI新时代的医学成长指南。未来已来,同学们将在医学道路上承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与使命,以开放包容且审慎的态度拥抱新技术,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迎接新挑战,不断擦亮交医学子的三种底色,做健康中国的行动派与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