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开讲
2024-10-01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孙金丽
 摄影:孙金丽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大公卫学科建设发展,增强学科内交流合作,9月23日下午,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开讲。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副研究员季晓媛做题为《逆转耐药性肿瘤的分级有序式药物递送系统》的专题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方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童筱雏以及大公卫学科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报告。讲座由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黄荣主持。

季晓媛分享了她所在研究团队的最新进展,基于蛋白质、核酸、化合物和天然生物膜等功能性分子在分子层级、纳米层级以及宏观层级上有序组装,开发了分级有序式药物递送系统,实现对耐药性肿瘤微环境中不同靶点的多维度精准协同调控,从而增强肿瘤对化疗和免疫疗法的敏感性,并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展望未来,季晓媛表示,当前研究在抗肿瘤功效分析手段方面比较单一。她提出,未来可以借助单细胞测序等组学技术,深入分析递药系统在肿瘤异质环境的靶向作用、响应性分解行为和脂质调控作用。这将有助于优化载体设计和递药方案,最终形成高效、成熟的治疗策略。同时,她还提出利用临床耐药肿瘤样本进行体内功效的验证,能够大大提高实验结果的临床相关性和说服力。此外,季晓媛还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希望与方超研究员、童筱雏博士及大公卫学科老师们共同合作,推动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如何提高科研效率、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等话题与季晓媛进行了深入交流。她特别提到,高效且富有成果的科研合作离不开团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她表示将继续专注于肿瘤耐药的干预研究,力求为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贡献科研力量。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了科研热情,有助于各方在相关领域加强学科交叉合作与探索创新。

据悉,季晓媛副研究员在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获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6篇,平均影响因子19.7,其中9篇影响因子大于25,ESI高被引一篇。先后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提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卫健委“卫生健康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宋海云研究员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