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学生团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斩获金奖
2022-11-16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武宇洁
 摄影:

2022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顶尖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以下简称为iGEM)于北京时间10月28日落下帷幕。疫情期间,赛事转为线上进行,共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350余支顶尖队伍参赛。由2020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闫奕潇与朱子健同学分别担任队长、团队顾问,同专业学生吴诗怡、李宣仪与其它专业共17名本科生组成的SJTU-BioX-Shanghai团队凭借项目“Odyssey”斩获金奖。

获奖项目聚焦于宇宙、生命与文明。2020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提出寻找地球2.0的“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引发了世界广泛关注。在星际移民与深空探索可能变为现实的愿景下,其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该怎样运输大量信息以进行信息的星际运输?无线电与激光已然被淘汰,传统的固态存储又因其质量大,保存条件苛刻而不适用于该应用场景。基于以上考虑,团队成员决定从合成生物学的视角解决问题,应用DNA信息存储技术存储信息,同时将基因工程改造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作为保护信息序列的载体。

该项目依托于学校Bio-X研究院“合成基因机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团队与多个领域内专家、世界其他地区参赛队伍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在项目设计、实验技术、模型搭建与生物安全性等方面均获得了有益的反馈和启发。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及同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队伍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各个方面相互启发与帮助。


此外,团队成员以支教、直播公开课、讲座等多个途径,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合成生物学的科普工作。9月初,中国科学家将敦煌壁画的数字信息存储进DNA的成果冲上热搜,但是问卷和社会调研的结果显示公众对DNA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尚不清楚,为此,团队通过制作手册,发送推送和邮件订阅科普小报的方式面向大众进行科普。团队同样致力于太空生物学(astrobiology)的推广。“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团队成员以科幻小说和科学问题作为载体进行科普教育,制作了科幻小说博客频道。

从2016级起,生物医学科学学生参与的iGEM代表队共获三金两银以及最佳新型应用项目提名奖、最佳医学诊断项目提名奖等荣誉,彰显了该专业青年学子在科创舞台上勤学精研,勇于探索,紧密配合,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