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与病毒赛跑的时光,我们都是公卫“守沪人”
2022-06-13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
 摄影:

为记录过去这段难忘而有意义的时光,分享心路历程,公卫流调员们通过描摹群像,记录抗疫过程中的动人故事,讲述流调过程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以此展现上海市民抗疫的精神与风貌,管窥这座城市的坚韧品格。

我们都是“守沪人”

都说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上海的春天从未缺席。早樱、海棠次第盛开,繁花盛开的这个春天却显得格外静谧。当整个城市安静下来,那些跨越山海抵沪的物资车队,穿梭于城市的保供车辆,忙碌的120救护车……为留白的街道增添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卫人”,第一次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实战的心情,紧张而又充满使命和担当。

在接受流调派单任务后,流调小组也开始了“实战”。拿到被调查者信息后,小组内先展开了讨论:如何应对流调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让电话另一端口的被调查者信任我们,组内成员一边打着开场白草稿,一边将应对措施仔细用文字列出。

终于,在做好充足准备后,电话拨通了,叙述完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后,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电话另一边得知信息的被调查者张先生(化名)非常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沟通过后,我们知晓,张先生是一位程序员,有着幸福的三口之家,和太太都是从小在上海成长的“上海人”。因女儿发烧,在第一时间经与居委会沟通后,居委会安排他和太太带着女儿去医院接受治疗,在进行入院新冠核酸检测时,张先生被告知自己、太太还有女儿,核酸结果均异常。女儿由医院工作者第一时间照看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他和太太则转运在集中隔离点。得知情况的我们在电话这一端小心翼翼,很紧张地进行着我们的流调排查。但张先生回答我们的每个流调问题都很耐心,配合我们细心排查密接,尽可能地提供他所知晓的全部信息。言语中让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份信任、一种信心和一份坚信。

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的顺利进行,增强了我们团队后续工作的信心。朱大叔(化名)是一位来上海工作的工程队负责人,在小区封控管理后知晓隔壁楼栋有核酸异常病例被转运走后,自己也“拧紧了发条”。电话接通后,他和我们介绍了自己采取的防控措施——每天如何进行居家消毒。由于朱大叔和其他密接人员共同租住户型较复杂,存在共用卫生间的情况。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房屋构造,朱大叔运用自己的工程知识,画出房屋结构图发微信给我们,并告知我们他会全力配合防疫工作。在这次流调工作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决心与耐心。

范阿姨(化名)从辽宁远嫁来到上海,在我们进行电话流调之际,当时已经在接受隔离。在回忆完可能接触的密接人员后,我们确认跟她同住的先生和孩子是密接人员。她反复告诉我们她本人没有感到什么不适,而自己的先生因为常年患病不能下楼,也没有手机,情况比较特殊,她希望能在转阴后尽快回到先生身边。电话这一端的我们,将她的诉求转告给了疾控部门,我们希望自己的流调工作会更有人情味。

石大姐(化名)一家来上海务工,常年在市场经营着流动肉铺,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接通电话时,石大姐本人已经在接受隔离。因为得知石大姐的职业特殊性,潜在存在比较多的密接人员,我们小组当时心里也是捏了一把汗。在与她沟通排查密接时,她回忆在知道自己核酸异常前,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格外注意肉铺卫生条件:所有的肉都是提前包装好,然后放在小车中,顾客拿走,扫码付款,全程佩戴口罩,保障与顾客的零接触。石大姐没有想到自己的核酸会异常,她的语气中透露着乐观和真诚。她在这个电话中吐露了她的小小心愿:希望隔离收治转阴以后能早日回到家人身边,等疫情过去,周边熟客还能照顾她的生意。

这样的流调故事在我们的志愿流调工作中还有很多。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其中有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也有从外地来上海工作的“新上海人”, 他们可能曾经是生活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为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上海这座城市,也因为所有为她坚持、奋斗的人们,而在这个静谧的春天,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此,我们感谢每一位被调查者面对未知,面对恐惧所表现出的坚毅与淡定,从容和乐观!感谢身为一名公卫人能有这样一线面对新冠疫情的宝贵经历,让我们作为见证者、亲历者,感受到这份抗击疫情的决心与力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见证着每位被调查者的心路历程,跟随他们的语言,侦察着每一个可能出现传播风险的时间、地点与人物。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见证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在沪市民在抗击疫情中最真实的生活日常。作为一名公卫人,我们通过声音传递着一种温度,一种在疫情下人们远距离沟通的情感。我们希望能够在与流行病学被调查者交流的过程中,减轻他们的精神焦虑,增强他们的信心。更多时候,我们在电话接通后,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情,有对家人的牵挂,有战胜疫情的信心,有服务社区的热情。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战士,一起坚定地守护着我们的城。我们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致敬防护服下、在身后为我们服务、默默支持我们的守沪人,我们未曾看清他们每一个的面庞,未曾知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我们永远记得此时此刻他们的坚守与奉献,因为你们-每一位平凡奉献的守沪人,我们终将迎来最后的胜利。

(流调员故事:胡小林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实验师、胡兴杰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助理研究员、张瑞源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级博士研究生)

星火之力,汇聚成光

我一直在思考流调工作的意义,这份工作让我仿佛触碰到了另一个灵魂;想象电话那一头温暖的色调。在夜色降临时,橘色的灯火下,妈妈做着饭,孩子在旁边嬉戏打闹,房子虽小,但家很暖。站在阳台上偶尔抬眼一望,那一点橘色的光融在万家灯火里,带来无限的慰藉。星火之力,汇聚成光。

——流调员丨史书晓公共卫生学院21级博士研究生


当一位来自南非的幼儿园老师,因为身有残疾无法使用蹲厕,希望能去有马桶的隔离地点时,他很真诚地说“Sorry to trouble you, but there is really no way. I really can't take care of myself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当一位怀孕三个月女士的丈夫在回答完所有的流调问题后,诉说小小的请求:“能不能把我和我妻子一起隔离,这样方便我照顾她,我不怕感染的” ;当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温柔的家庭主妇,担心自己被隔离后,家里的狗狗没人照顾时,她语气可爱地祈求“You are so kind, dear, please try your best”…… 倾听电话那头的声音,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小心愿,我想这份流调志愿工作的意义便在于此。

法国诗人保罗·瓦勒里的著作《海滨墓园》中曾这样写道——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疫情下,有这样一群永不言弃的可爱的人们,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呢?我相信,风雨洗礼后,这座国际大都市会更迷人。

—— 流调员丨黄玥公共卫生学院20级博士研究生


李华(化名)是个22岁的云南男孩,他在一家川菜馆工作,和两个同事一起住在川菜馆提供的宿舍里。4月初,他的核酸检测出现异常。在我打了第一通电话时他的声音听起来还很正常,可半小时后的第二通电话里,他的鼻音开始浓重。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沟通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微信;最后确认密接人员信息时我直接询问了他的室友。李华和他的室友们都很配合流调,提供信息迅速准确,也很配合防疫工作。三个人有的打了两针疫苗,有的打了三针,作为餐饮行业从业者,他们知道自己的防护措施能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微信交流时,他说了好几次谢谢,我也嘱咐他多喝热水,注意保持与室友的距离,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流调员丨屠梦吴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办公室科员


与流调“战友们”一起编写《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实用手册》的中英文版,设计适合高校使用的流调文档和流调报告模板,共同开发面向高校的《高等院校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培训》课程,汇总流调经验撰写了《溯源分析报告》。这一个月,我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谢谢所有愿意坚守流调工作的公卫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像“大白”一样去现场抗疫,但我们不分昼夜、尽己所能,践行着公卫人的使命与担当。

——流调员丨黄亨烨 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讲师


尤记得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开学第一课”上的那句话,“选择交大就选择责任,选择交医就选择了奉献!”于是我积极申请加入流调志愿者的行列,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份力量。到现在为止,志愿者的工作进行了一月有余,除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之外,这份工作也让我有机会走进新冠肺炎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病毒无情,人间亦暖”。还记得最开始流调,对象是一位独居老人,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很难理解她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好在她的行程轨迹比较简单,边听边推测,信息收集还算顺利,我在收集完信息向她表示了感谢。老人爽朗地说“我没读过书,很多事也帮不上,但是这点我还是可以帮上你们忙的”。“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疫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每个人都需为之努力!

—流调员丨高锐 公共卫生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


流调中曾经遇到独居老人,中年个体户,公司职员,学生,建筑工人和餐厅服务生,他们都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疫情下普通人的善意之举,最终带来了新的希望。

——流调员丨郭子桢医学院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研究生


印象里比较深的是4月初的一个流调对象,与我年纪相仿,拨通电话时她正在去往隔离点的路上。因为之前是在蔬菜批发市场工作,她的活动轨迹比较单一,所以针对她的流调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流调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她之前发的个朋友圈,配文是“车上有油,有炉子,有煤气罐,有吃的,有路灯,有好多香肠,不必担心啦,我很好!”这时候,我特别想跟她说,“照片里的路灯很美,一定能为你驱散黑暗,陪你安稳入睡。”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那一瞬间深刻地感染了我,也影响着我。

——流调员丨冯楠楠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 副教授


流调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3月初就坚守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有去了方舱还报名做志愿者的宝妈,有被困仓库接到流调电话激动到手抖的女孩,有几岁的小朋友也有高龄老人。有一位外卖小哥对我说:“我要快点接受治疗好起来,我想早点恢复工作,还要赚钱娶媳妇儿呢!”虽然大家年龄、身份不同,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和病毒较量。

——流调员丨吴倩 公共卫生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

刘梦丹 公共卫生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


流调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揭开疾病传播真相。我们面对繁琐细致的流调工作,考验的也不仅是细心和耐心,也需要内心坚定的信念。流调既要严谨、准确、快速地调查时空数据、“侦察”传播源、阻断传播。面对病例的焦虑和担忧,也需要流调员通过一通通电话,努力去安抚每一颗心灵。

——流调员丨雷晓宁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系助理研究员

林楠 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系副研究员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会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流调员丨卢婍 公共卫生学院18级博士研究生

汪子夏 公共卫生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


难忘与病毒赛跑的人

防控期间,我曾遇到了一位有活动轨迹较为复杂的对象,我怀着疑惑的心情拨通电话,才了解了他的故事。他的外婆去世了,家里仅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外公核酸异常了,老人行动不便、对外沟通不顺畅,他为了处理后事并且照顾外公,排除万难来到外公身边,然而他也在隔离期间核酸异常了,又不得不与外公分开隔离,他在电话那头满是对无法照顾外公的自责。尽管他的生活已有那么多的不容易,他还是耐心配合我完成了复杂的轨迹调查。

听完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我敬佩他面对生活韧劲的敬佩也感谢他对我们工作的理解。

——流调员|王虹公共卫生学院2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作为流调员,我们是告知调查对象核酸异常情况的第一个人,面对调查对象的情绪,除了完成流调工作,我们也提供陪伴和安慰,让她感受到有一个团队在关注着她的情况。有一次,在流调第二天,我收到流调对象发来的消息,她说到了隔离点,环境很好,谢谢我给她的安慰,这让我更意识到流调的意义。“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需要完成流调,我会尽全力记录好您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你您,保护好您周围的人。”“如果实在很难过,待会也可以跟父母、朋友打电话寻求帮助,我们慢慢来,先舒缓好心情”“您先不要着急,我一直都在为您详细记录。”这些都是我每天在说的话,我在流调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说话方式,学习对各类性格对象的安慰方法,让他们能够安心。

——流调员|谭银亮公共卫生学院17级本科在读


有时遇到处境有些困难的病例,除了收集好信息上报,也希望能为这些病例多做一些。有一位流调对象是70多岁的上海阿姨,阿姨本身患有很多疾病身体不适,我不自觉地就会想如果这是我家的老人,我会多么心疼和无奈,当阿姨提出想要一些降压药,想另外要一张床给他的爱人的需求时,我除了将诉求上报,我还另外交代阿姨如何和负责的护士反馈,希望阿姨和她爱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证。

虽然在流调过程中,有时对象会向我倾诉,因为核酸异常受到同住人、单位同事的不理解和抱怨,但更多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关心的还是自己的亲人的身体健康。有个老人需要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每隔一天就要陪同孩子行走1个多小时到医院透析,担心孩子的病情,每通电话都是在询问如何解决孩子的就医问题,每一次流调都是对心灵的洗礼。

——流调员|张晓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教师


6月的上海终于迎来了重新按下了播放键,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在电话的那一头,用专业和努力与病毒赛跑。我们可能互不相识,但是我们都是一起守护上海这座家园的伙伴。待到一切如常,别忘了我们,与病毒赛跑的人。

 

学院快讯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交医学子陈喆贤在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
  医学院荣获上海高校后勤系统多项荣誉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