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滨教授做客《健康中国》讲述医学防疫史
2020-11-02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10月28日下午,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魏滨做客《健康中国》,为闵行校区2020级医学生们带来了“医学免疫学与人类防疫战斗史”的主题讲座。魏滨曾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

本次课程通过四个小专题展开:免疫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历史上抗疫斗争的里程碑、抗击新冠疫情的科技进步和抗击新冠疫情的启示。首先,魏滨讲述了免疫学历史,整部人类文明史,写满了人类祖先与病毒抗争纠缠的过程。例如,天花爆发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败;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间接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从而,世界历史开启了全新的纪元。

18世纪,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疫苗,针对传染病病毒的侵犯,人类跨入了化被动为主动的世纪。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德国医生科赫,在艰苦朴素的研究条件下,实现病毒的分离培养,开启了人类对于病毒认知和对抗微生物的全新时代,人类抗击传染病从此有了新的科学武器。20世纪,中国科学家顾方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由于疫苗形似糖丸,他被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他以自己的女儿为疫苗第一试验者的牺牲精神令人景仰,使中国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就令人钦佩。

随后,魏滨又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医学免疫学的学科分支,重点介绍了肿瘤免疫在当代临床治疗中的显著作用。“良医者,长治无病之病”,预防胜于治疗。他指出,20世纪以来颁发的99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免疫学研究有关的奖项就达28次,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广度和研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020年新冠疫情抗击战中,我国在“可溯、可诊、可治、可防、可控”防控要求下,疫情防控效率稳步提升,科研成果不断,例如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原体,向世界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等。我国也是全球获批准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临床实验最多的国家,其中4个进入三期临床实验阶段,整体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最后,魏滨指出,我国在抗疫中的成就,让大家更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做贡献。他表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是习主席的殷切期盼,作为当代医学生,应当志存高远,善于学习,抓住机会,持之以恒,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将基础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打好我们国家自己的科研基础,造福人民。

在提问环节,魏滨通过讲述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契机和多年科研的经历,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关于专业选择及深造、免疫学学科的发展等问题。通过本节健康中国课程,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历程,更领略了科学家们的精神与情怀,在今后的学医和从医道路上,将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努力成为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学创新人才,为人民的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