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发现高达55%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剂末现象”
2020-06-18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
 摄影:

明明服用了药物,帕金森患者有时还会“迈不开步,动作僵直”,这些被一些家属误认为正常的情况,正困扰着过半数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刘振国教授牵头的《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于《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杂志发表,该研究显示,高达55.1%的患者存在“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指的是,患者服用抗帕药物的数十分钟左右后,肢体抖动、肌肉僵硬、动作缓慢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记忆减退和疲劳等症状显著改善,但改善效果无法维持到下一次服药时间点。在下一次服药时间点前,他们又会出现动作僵直,迈不开步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抖动,甚至无法行动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振国教授说:“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剂末现象往往会被家属或者临床医生所忽视,患者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会感到无法被理解,产生更多的焦虑和烦躁。”他表示,长期以来,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剂末现象”发生在帕金森病程中晚期,并与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有关,可最新的这一研究则发现,轻症帕金森病患者伴发“剂末现象”的,也大有人在。

此次研究联合了上海15个区共38家西医、中医三级和二级综合医院,采用最新的“剂末现象”诊断标准,共调查1385例帕金森病患者。研究认为,“剂末现象”容易增加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是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诊断和干预。

刘振国说,患者家庭可以使用“中国版剂末现象-9”问卷完成自我筛查,如果出现高度疑似的情况,就可以前往帕金森病专科医生处进一步诊断。“其实还是有一些办法能够调整剂末现象的发生,比如调整抗帕药物的使用剂量、种类和频次等等,但首先必须能够辨识出来,不要误以为这是疾病的正常现象。”


 

学院快讯

  医学院“组织员素质提升计划”专题培训举行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