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举办叙事医学主题活动
2019-08-20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作为医学人文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叙事医学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叙事医学倡导临床工作者关注并回应患者的疾病感受及诉求,提供充满尊重、共情的医疗照护,弥合医患分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命质量。8月19日,在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附属第六人民院就“叙事医学”主题请专家学者与医务人员进行了深度对话。附属六院党委书记陈方、副书记岑珏等参加了活动。

  这是一个集体的智慧,你想了一个办法,他想了一个办法,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叙事医学影片拉开了当天论坛的序幕。《奇迹之手: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一则“断手续接后手指全部存活,且患者康复后仍能继续从事精细劳动”的诺奖级医疗奇迹。

  岑珏在交流中表示,“叙事”,作为一种以“讲故事”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和医学模式,正逐渐地进入临床实践、医患沟通和全媒体传播。都说人类生活离不开人际沟通,但现实却往往是,大家想要准确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都十分困难。当病人向医者诉说他的痛苦、陈述他的感受时,不一定都能被医者理解、唤起医者的共鸣;同样,当医者表达诊疗意见、提出配合要求时,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领会、赢得病人的合作。但恰恰叙事医学具备穿透心灵的情感力量,使之成为促进公众理解健康的新语境。

  在有着115年历史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从来不缺这样的好故事,援藏医生张伟“用我倒下三天,换他一辈子站立”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医生的人格魅力。

  六院心内科青年医生李永光作为医院叙事医学团队的成员之一,也是“讲故事能手”,他通过青年医生的视角,再现工作中的医患故事,书写的过程不仅仅是描述医疗中的客观事实,也是再现医患沟通的过程和深化共情的过程,是医生理解患者的过程,也是医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独特的个人化特征,不仅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理解,也有助于降低个人职业倦怠感,提升职业满足感。同时,李永光医生还通过自己撰写的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实现对患者的科普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勇气,也让医患之间获得更多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副秘书长陈德芝作为访谈式讨论环节的观察员和此次论坛的主讲嘉宾,以《人文关怀与叙事医学》为题,将叙事医学置于医学人文的视野下,从叙事医学的概念、缘起、特性及价值体现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结合生动丰富的案例和实践,阐释叙事医学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文化,推动医患和谐变为可能并走向良好互动自由王国的途径。

  本次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发人深思。参会者纷纷表示从概念、方法、培养方向等各个方面加深了对叙事医学的认识,今后将积极践行叙事医学,用实际行动共同推进医学人文的发展。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