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全面开放院区邀市民深度体验
2019-08-08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在头顶上来回穿梭,运送标本和药品;急救指挥中心里,医生通过5G信号下的AR眼镜远程指挥急救;实训中心的高仿真智能生物模拟人能完全“复制”多种疾病体征表现;放射科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呈现的心脏立体图像跃然于屏幕上。近日,在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举办的“市民体验日”活动中,150多位来自虹口、松江区的市民、学生代表深入医院抢救室、ICU、手术室、临床转化研究中心、技能实训中心、放射科机房等医疗、科研核心区域,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深度体验。据了解,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全面开放“医教研”三大类核心工作区,并邀请百余位市民代表全面体验,这样的做法在国内属首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此次“市民体验日”旨在增强医院透明度,构建新型医患沟通平台、和谐医患关系,为市民代表带来一场充满科技感、硬核力和温暖度的全面医学体验。

“这是通过CT三维重建还原出的心脏立体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解剖形态和病变情况。”在市一医院虹口院区放射科内,十余位学生代表正围在显示屏前,兴致盎然地看着一颗徐徐转动的三维立体心脏图像,医院放射科医生正向他们介绍“CT三维重建技术”。这一功能可以对脏器、动静脉血管、软组织及骨结构等进行立体塑形成像,帮助医生更好地发现病灶,制定诊疗方案。

市一医院副院长郑军华认为智慧医院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智慧医疗,目前,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放射科读片已逐渐开始落地,机器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利用深度学习对影像内容作检测分类和量化已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医院也在逐步建立放射影像、眼底影像、疾病病理等学科的远程智能诊断平台。此外,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对标国际、承载“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市一医院将“智慧医疗技术”“智慧患者服务”“智慧后勤管理”融入“智慧医院”,创新实践了一系列科技驱动的“智慧医院”项目。

在虹口院区急诊区域的“急救指挥中心”内,市民代表见到了目前沪上唯一的5G技术支持下院前AR远程急救指挥系统。就在不久前,沪上首例5G救护车院前-院内急救演习在这一系统支持下完成。急诊危重病科医务人员告诉市民代表,通过这一系统,急诊医生在救护车抵达医院前就可通过车载高清摄像头、AR眼镜等设备获得车上实时信息。救护车上急救人员佩戴AR眼镜后的第一视角影像会被即时回传至医院内的液晶显示屏上,使院内医生如同置身现场,毫无阻滞地进行视诊、问诊,从而将入院关口大幅前移,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流程的“零时差”融合。

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成立“5G智慧医院联合创新中心”以来,在5G技术医疗场景应用领域推行了一批新的创新实践,包括5G技术应用下的院前-院内急诊急救一体化系统、基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5G版AR院内实景导航等。

走出抢救室,一阵轻微的机械运行声从市民代表上方传来,抬头望去,一辆辆长方形的小车在天花板上穿梭,这是医院的轨道运送小车,能在全院范围内运送药物、标本等物件。而包括小车在内的各项医疗设备全在医院的物联网智能后勤管理系统掌控之下,在5G+物联网采集技术支持下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使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了如指掌,大大提升医院后勤保障管理能级。

“我觉得现在医院和我小时候印象里的医院不一样了。有些科幻的感觉”来自复兴中学的高一学生王同学(化名)说道,“这么多高科技的设备、技术,让我们大开眼界。”

此次“市民体验日”除了开放医疗业务区域外,还首次开放了实训中心、临床转化研究院等“科教重地”。如果说智慧医疗、智慧后勤、智慧服务是医院的“最强大脑”,那科研就是医学的“硬核力量”。

实训中心是所有优秀医生和尖端技术的“摇篮”,在这里同样有先进技术的“用武之地”。高仿真智能生物模拟人能完全“复制”多种疾病体征表现;新一代的智能产妇模拟人则可模拟早产、难产、胎儿倒置等各种孕产妇复杂情况;心肺复苏模拟人能实时判断学员的CPR按压力度、位置并即时反馈。参观者中的学生代表还在实训中心体验了一把模拟腔镜操作,当拿惯了笔的双手拿起模拟腔镜,通过显示屏画面试图夹起一粒粒黄豆却不断滑落时,所有参观者都感受到了医学生从走出学校到走进医院的艰辛不易。

在松江院区的临床转化研究院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里,实验室负责人正向参观介绍实验室情况。市民与学生代表观摩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设备仪器,近距离“跟队”研究人员操作临床试验,了解了生物医学研究从样品收集、处理,到分子水平的研究、细胞水平的研究的全过程。当原先只能在课本插图上见到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纤毫毕现时,参观者不由发出阵阵惊叹。“我的理想是在将来能从事生物医药的研究工作。”一位已经填报了医学院校志愿的松江二中高三应届毕业生钟同学(化名)说道,“这次体验活动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市一医院副院长钟力炜指出之所以在体验活动中特别加入临床转化研究院这一站,是想让市民代表们在直观接触医疗业务场景的同时,也能了解一线医疗背后医学科研的巨大作用。医学的发展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科研的不断突破才能让医学迭代更新。

在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及亚洲医学中心大环境下,临床转化研究带动临床疾病诊治创新能力水平提升更显重要。要真正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策源力”,大型三甲医院在承担公共医疗职能的同时也要逐渐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不仅仅是“应用知识”,更应当“创造知识”。

医学亦是“人学”,注定有“人”的温度,正是这种温度使医院成为与众不同的所在,这也正是医学的初心。在重症监护室,市民代表们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帽子,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查房”。虽然因为严格的无菌要求,市民代表们不能进入无菌病房,但是隔着玻璃,参观者依然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监护室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的家人也曾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过治疗。”来自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的黄同学说道,“我至今依然很感谢当时照顾我家人的医护人员。”

在眼科诊室,市民代表们见到了一间完全“一体化”的眼科诊室,患者坐在座位上不用移步,各类检查仪器可以自动依次移动到患者眼前,为其进行检查。小小细节,体现的是医院“让患者少跑路”的决心。每周五上午,现年已有78岁的市一医院退休眼科专家张皙教授会在这间诊室出诊。从医数十年,张皙教授依然保持着投身医学事业的初心。她曾说,自己退休后到医院出门诊的时间少了,患者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她,如果不帮他们搞清楚病情,会有很多麻烦事。所以每次出门诊,她总要尽量向患者讲清楚病情。“对于年纪大的患者,解说要花很多时间,有时需要重复好几遍,直到他们能重复一遍才安心让他们回家。”张皙教授的事迹,也市民代表们心生感慨。让医学与社会实现同频共振,使从医之路不再是年轻一代的畏途,这正是本次体验日的初衷之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冯运强调,本次“市民体验日”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旨核心,以提升医院与医学温度,提高患者幸福感与获得感为宗旨而开展的活动。通过开放核心医疗区域、开展科普讲座、沉浸式体验互动和急救培训等项目,全方位展现医院有深度、有温度的医学人文氛围,让医患双方更好倾听彼此心声,为有志于从事医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与沟通渠道,感受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中散发出的美好和温暖,感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助力亚洲医学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