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医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答辩评审会于懿德楼102会议室顺利举行。医学院院办主任蔡伟、学指委秘书长唐华、宣传部副部长张晓晶、教务处副处长梅文瀚、团委书记游佳琳、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教授李生慧、护理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徐云、海南医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王明兴等担任评审。经过三个小时的现场精彩答辩,医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评选结果最终出炉。 今年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筑梦,知行合一”为主题,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再出发、“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将广阔的社会环境作为“第二课堂”,引导医学青年“德才统一”“专博结合”“知行合一”。立项组建144支通识调研团队,9支重点实践服务调研团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共计1100余人次,共有近150位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工作。暑假期间,各实践团队带着项目和课题,走访了青海、四川、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团队成员们投身广袤天地,将年华汇进时代的旋律,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实践结束后更积极对实践的经历与感悟、所见与所闻作了深入的总结和回顾。 评审会上,由各二级单位遴选报送的23个实践项目集中展示了丰富的实践成果,项目选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热点与形势,关注国情、社情、民情,基于科学的方法开展了深入调研,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视野。23名团队代表逐一进行了5分钟的项目汇报,围绕研究背景、调研过程、结果分析及对策思考等进行了极具逻辑性的陈述,并接受评审的现场提问及建议。评审们对同学们的实践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已有调研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以期使项目更完善、更具有可持续性,并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 最后评审根据各团队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展示情况等进行综合打分,评选出医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其中《大学生心理精神状况和颈肩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生死时速,致命迷藏:上海市AED设置现状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知状况调研》获校级十佳奖项;《当代大学生分手心理与调适调研》《上海市“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研究及展望》获校级一等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现状与展望——基于中英医护人员角度的对比研究》等四个项目获校级二等奖;《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等六个项目获校级三等奖。 附:校级优秀项目获奖名单 校级十佳项目(2个): 《大学生心理精神状况和颈肩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 《生死时速,致命迷藏:上海市AED设置现状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知状况调研》 校级一等奖(2个): 《当代大学生分手心理与调适调研》 《上海市“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校级二等奖(4个):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现状与展望——基于中英医护人员角度的对比研究》 《关于沪三甲医院医生与医疗app合作情况的调研》 《上海市医院移动端挂号服务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体外除颤仪在上海高校内的分布及学生的使用现状调查》 校级三等奖(6个):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医学生SC情况影响因素》 《健康中国战略下“男丁格尔”工作认同度调研》 《畲族医药生存现状调研与发展出路思考》 《上海市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认知现状分析与比较》 《上海市家庭医生实施效应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