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临床研究、医生为什么要做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何?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将会是怎样?带着这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3月29日晚,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流行病学教授钱碧云应邀来到“交医大学堂·优才讲坛”第17期活动,以生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带领在座近200名学生走进了临床研究的大门。 讲座以东西方医学中“临床试验”的起源开场:从我国古代“神农尝百草”,到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临床观察”,再到19世纪最精巧的预防性临床试验——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及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发现青蒿素,钱碧云从中引出了临床研究的定义:临床研究是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探索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规律,研究和创造新的疾病诊断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她也特别提到,交大医学院现有13所附属医院,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病例资源极其丰富,鼓励同学们为我国临床研究的发展出一份力。 之后,钱碧云通过清晰明了的流程图,为大家展示了临床研究的基本过程,并重点强调了从提出临床问题到将其凝练为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的“小样本”临床试验,竟然促成了英国海军成为“用柠檬武装起来的无敌舰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发现“安慰剂效应”,否定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动物磁场”理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中甚至选用了英国医生作为观察对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层层揭开了临床研究的“神秘面纱”,也进一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最后,钱碧云展望了“临床研究的未来之路”。她表示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复合型人才仍然比较短缺;而在“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AI)”等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生物数据更紧密地融合,给医学领域带来了诊疗新机遇。对于临床研究的实施,也不再是医生“单打独斗”,还要面临更多伦理、法律的问题,多单位、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一项临床研究成为主流。为了更好地推动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于2017年正式成立“临床研究中心”,以开展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专业服务、管理与研究为主要职能。钱碧云欢迎大家积极关注、加入这一团队,临床研究领域大有可为! 本次讲座的顺利开展,搭建起了临床研究中心与本科生之间的互动桥梁。据悉,中心还将筹划举办面向医学生的短程培训项目,为大家今后投身临床研究打好基础、也由此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