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第二期“健康中国2030o全科开讲论坛”在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如期顺利举办。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全科规范化培养学员以及想进一步了解本市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社会各界人士近150人参加。本次论坛由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浦川海主持。 论坛第一讲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方宁远教授主讲。方教授目前还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慢病防治分会副会长、高血压学组组长等职务。 在主题报告中,方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慢性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对人民健康危险严重,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9%。随后他重点介绍了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演变、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基本原则、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核心内容和中国慢性病防控体系建立的情况,并深度解读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主要精神,未来将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最后,方主任还结合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了高血压病的综合管理。 本次论坛第二讲由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生管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副研究员张宜民主讲。他长期为各级医疗卫生系统提供循证决策支持,曾主持或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家中改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课题20多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作为家庭医生制度与分级诊疗的政策制订参与者和实践者,张宜民在报告中从全科家庭医师国际经验、国内发展家庭医生制基本理论探讨、长宁制度设计与主要做法和实施成效评估与推进展望等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对家庭医生制度与分级诊疗的认识和理解。据介绍,目前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居民健康水平相等,但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美国达到16%(全世界最高),加拿大占10%
,英国只占8%。主要原因是美国重视医院专科医疗服务,加拿大和英国重视社区全科医疗服务。WHO也向全世界推荐:英国GP模式“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英国的做法主要是:全科医生和居民的契约式服务,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严格执行逐级转诊制度和全科医生代表病人购买专科医疗服务。而在国内,长宁区作为上海市首批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区、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区,通过提供签约服务,深化服务内涵建立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严格质量管理和注重有效服务等有效做法,进一步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截至2015年7月底,长宁区签约对象家庭医生定点就诊率为37.13%;社区定点就诊率为67.95%;家庭医生的预约门诊履约率为81.68%;医疗总费用得到控制,病人下沉,节约医疗总费用慢病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签约与非签约比较总费用减少。 据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浦川海介绍,学院以承办上海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为契机,通过组织举办2期的“健康中国2030o全科开讲论坛”,在系统的全科理论教学中穿插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最新进展,提供务实的、前沿的最新知识,使大家对医疗改革与医联体建设、“1+1+1”签约服务、全科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家庭医生签约与分级诊疗和社区团队与慢性病管理等有了更深入认识和了解,必将帮助全科医师进一步增强诊疗能力,规范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做好上海社区市民“健康守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