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作为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关怀生命、促心成长”的主要成果,由医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编的《阅读生命——“生命关怀”同辈教育读本》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为了指导、帮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聆听、感悟生命,尊重、热爱生命,追寻自己和他人有意义的人生;并学会如何看待医疗环境中的生与死、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医学院学指委心理咨询中心依托“关怀生命、促心成长”项目,开设了《生命关怀》选修课,并以“叙事医学”的形式指导参与课程的学生完成“阅读生命”访谈报告。本书即为10篇优秀访谈报告的撷选,并加入了相关教师、以及具有多年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经历的高年级医学生的点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生命关怀领域开展叙事医学实践的纪实文本,也是面向医学生开展“同辈教育”、将心理健康宣教深度融入医学专业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
《阅读生命》一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阶段总结,也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宣扬与传承。期待能使校内外医学生通过阅读,深化对生命、苦难、病痛、死亡的思考,传承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增进对“大医精神”的融会与把握,发挥该书独特的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
附:
《阅读生命》前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胡翊群
从医之道,自古以来就是“至精至微之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孜孜不倦的医学学子们的治学信条。然而,所谓“大医精诚”,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能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同理心,切实体会病患的疾苦。
医者对患者的仁爱与关切,不仅来源于多年的职业技能与素养训练,也来自于自身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又要怎样去面对生、老、病、死等人生的自然规律?这些都是甫入医学院的学生,会探究、会追问,却又无法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
为了指导、帮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追寻自己和他人有意义的人生,并学会正确面对医疗环境中的生与死、理解疾病与临终的过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一门特别的选修课——《生命关怀》。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生命的价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避讳的临终、死亡;而作为课程实践,学生也纷纷走进他人的生命故事。这其中,有同学们的长辈、邻居,也有他们在安宁护理机构、肿瘤科病房开展志愿服务时遇到的患者。在触碰、探讨、思考这些平时很少细思的重要问题时,大家并没有流于形式,很多学生都撰写了内涵深刻的“访谈报告”:有的学生情感细腻真挚,通过对已逝长者的追忆与对话,去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有的学生观察入微,从访谈的陌生老者的一言一行,去体会他们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也有的学生视角独树一帜,从法学的角度去阐述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虽然囿于访谈者的年龄与阅历,他们还无法完全领悟生命的丰富与厚重,但同学们的笔触中,传递出了许多对生命正向、积极的体悟,以及对老者、患者真诚的尊敬与关心。现在,这些曾经触动一位位访谈者的生命故事,被转化成细腻动人的文字,集结成这本《阅读生命》同辈教育读本,期待更多的医学生能够加以阅读,从而深化对生命、苦难、病痛、死亡的思考,建构自身更全面的生命价值观念。
《生命关怀》课程的开设时间虽不长,但因其深具医学特色和人文情怀,被列为“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也希望全体授课老师能不断自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拓展授课形式、提升课程质量。我相信,《阅读生命》同辈教育读本会成为一个有益的开端,阅读生命不止于理解尊重生命,阅读生命不止于认识人生规律,阅读生命还不止于沉浸于触动内心的柔弱,阅读生命就在于让生命提升、让生命发光、让生命启航。《阅读生命》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开启对生命关怀的探讨与实践,增进自身对“大医精神”的融会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