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2015-05-25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
 摄影:戴荣

  经过近半年卓有成效的筹备,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Clinical Research Unit)于5月18日正式成立。上海市卫计委党委书记黄红,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张勘,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郑忠民,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李洪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郭莲等领导参加了成立仪式。作为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签约方,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志杰、副院长钱碧云带领着公卫学院的团队参加仪式,同时参加成立仪式的还有相关企业代表。

  成立仪式由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颖斌主持。院长孙锟致欢迎词。他指出,新华医院的整体规模已处于上海综合性三甲医院前列,门急诊量高达 400万人次,如此巨大的患者数量,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和大数据,但是我们医生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不知道怎么做临床研究。面对这一需求矛盾,医院开始积极规划建立临床研究中心,并将它列为医院“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希望通过建立临床研究中心,为医生开展临床研究创造机会与条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他们科研道路上的‘贴心人’。作为全国科技影响力(2014年)排名前30位的大学附属医院,新华医院与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疑难重症诊疗、医学研究水平、医学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上。孙锟院长介绍,作为新华医院大科研平台的一部分,建成后的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将由五大功能模块组成,一是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建立医院临床资料数据平台与临床研究项目数据库;二是技术支持模块,指导课题设计、数据分析、文章撰写等;三是项目转化模块,推进临床研究相关基础机制研究、实施专利规划;四是教学交流服务模块,组织各类学术培训与交流;五是管理协调模块,统筹管理临床研究中心各项运行事务。通过五大模块运作,为全院开展临床课题提供全方位的方法学支持。

  新华医院副院长吴晔明介绍了新华临床研究中心的筹备过程。在随后的成立揭牌仪式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新华医院院长孙锟、党委书记吴皓共同为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面对海量的临床数据,很多医生虽然有意愿开展临床研究,但由于缺乏相关培训,无法实施完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而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华临床研究中心在筹建期间与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有密切的互动和充分的论证,已经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志杰院长和孙锟院长共同签署了”新华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协议“。新华医院还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立常态化机制,由外方定期派出专家来医院指导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及具体项目实施,同时选送专业与管理两方面的人员赴外方学习培训。来自渥太华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系陈跃教授已出任医院兼职教授,为多个课题组提供了研究方案设计咨询。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学科交叉、协同创新、自由探索“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临床研究中心的资金除了自筹之外,更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心从筹建至今,已有十多家医药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合作意向,他们希望医院在临床研究成果及专利转化、产品研发等环节,都能够与他们进行深度合作。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理事长郭莲女士与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公司进行签约,其资助的资金将专项用于新华临床研究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祝贺新华临床医学中心成立。他指出,”当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开展‘高原’、‘高峰’学科建设,其中,临床医学是‘高峰’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学的高峰学科面临领军人才缺乏、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匮乏,学科竞争力不强,真正的国际合作屈指可数四个严峻的问题。去年11月到新华医院调研时,听到孙锟院长关于酝酿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和‘生命千天’计划的想法时,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为交大医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想法和思路。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临床研究中心建起来了,充分体现出医院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不讲空话,想做事、能做事,干出事,以问题为导向,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与公共卫生学院一起搭建合作平台,在与国外机构实质性的合作,都是非常好的举措。希望临床研究中心通过五年的建设,会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具备一定话语权的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会全力支持和关心新华临床研究中心的工作,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以带动交大医学院乃至上海市的临床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高度评价新华临床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完善,临床结合紧密,产学研用兼备,重视国际合作,新华临床研究中心的成立,在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开创了上海市卫生系统开风气之先。希望突破瓶颈,把临床与公共卫生结合起来,企业与医院深度合作,开展前瞻性研究,进行医学科技创新,力争打造临床研究的”上海方案“和”新华模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