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一院眼科临床研究评价平台正式运行
2013-07-29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文/娄佳宁;图/娄佳宁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7月26日,经过1年的试运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研究评价平台正式揭牌运行。该平台是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建成的第一个眼底病新药临床研究评价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是造成中国和世界难治性盲的首位原因,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盲眼病。目前,我国各类眼底病患病总人数,粗略估计超过2亿。治疗眼底病新药研发已成为国际国内研究热点。但我国眼底病新药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严重制约了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目前眼底病新药多中心研究设计、评价都由国外相关机构完成,他们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形成学术和商业的垄断格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秉承医药自主创新的“中国梦”,努力通过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抢占眼科领域战略发展的制高点。在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下,2012年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建成了国内首家、整体临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规范要求的治疗眼底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平台,形成了国际上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中国人病理、生理特征的眼底病新药评价体系。按照中国、俄罗斯、韩国等FDA的要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研究评价平台通过了国际认证,是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建成的第一个眼底病新药临床研究评价机构。该平台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底病新药评价平台,使我国眼底病新药研发和评价不再依赖国外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眼底病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评价;能够保证眼底病新药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在我国拥有完整的记录;同时,可以避免我国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标本等数据信息流失于国外。

  眼底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平台的研究目标为优先服务国内药物研发企业的1.1类新药的临床评价,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底病新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该平台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支持的一类新药康柏西普注射液的I期、II期临床试验,并作为主持单位完成部分临床试验工作。目前,该平台已经全面承接康柏西普注射液的药物III期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评价工作;同时,承接了国际顶级制药企业的一项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的评价工作,已实现了平台研究工作向临床试验服务平台的重大跨越。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