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医学院10个集体(个人)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2025-04-03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发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授予326个单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749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30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

其中,交大医学院4个集体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5名同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名同志荣获“‘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秉持“睛”益求精,守护光明为使命担当,始终把患者需求和社会责任放第一位。在学科带头人范先群院士带领下,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坚守医者仁心,矢志科研创新,攻坚眼眶病、眼肿瘤临床难题,推动全国眼眶病眼肿瘤专业走向世界,达国际先进水平。长期开展精准帮扶滇、藏、蒙等地区,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牵头成立全国370家医院组成的眼科联盟,提高疑难危重眼病诊治水平;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关爱基金”等专项基金资助贫苦患者。九院眼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280篇,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现成果转化6项。获批国家级人才9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46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泌尿外科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单位、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集体单位。近年来,中心在医疗、科研、教学、科普、对口帮扶等领域屡获佳绩。中心建立了全链条、多学科精准诊疗架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高等级科研奖项;面向全国招生,举行多个大型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班;创新建立“五维一体化”的科普立体网络化新模式;积极派遣高年资医师前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院开展援建帮扶工作。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则和“惟精惟一”的理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窥镜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窥镜室作为第一台中国纤维胃镜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早期胃癌诊断技术的开创。在此历史传承下,以上海市劳模彭海霞主任为代表的团队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医疗一线;团队以青年医师为骨干,打造“365×24小时”全年无休的危急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团队以“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诊断与治疗”为品牌,秉持“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使命,深耕早期胃肠肿瘤内镜诊疗,是上海市卫健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卫健委胃肠肿瘤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团队由14名医师和14名护师组成,医师组硕博比100%,中高级职称占比93%,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巾帼创新工作室、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团队成员也多次获得上海市劳模、上海市技术创新能手、上海市技术创新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长宁区杰出人才,长宁区领军人才、长宁区十大杰出医务青年等个人荣誉。近几年内窥镜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项目等近20余项,参与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是国家重点专科消化内镜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以下简称“瑞金海南医院”)是海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是乐城先行区中唯一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一期核定床位数500张。2022年10月18日,医院正式获批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依托海南乐城双“国九条”政策优势,瑞金海南医院累计落地新药新械177项(其中特许药品70项,特许器械60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44项,生物医学新技术2项,特医食品1项),其中国内首例95项,受益患者超近2万人次。瑞金海南医院“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助力“大病不出岛”,实现“大病不出国”的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特许药械中国首用者、中国特许药械全球推广者、最佳医疗看护方案提供者、世界临床医学进步先行者。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马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率先开展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带领团队建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精准诊疗体系。每年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逾万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牵头制定我国首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主要参与亚太肝病学会两部国际指南,大力推动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水平的提高。聚焦于肝脏免疫微环境和自身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在Gut, 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消化领域顶尖杂志发表SCI论著50余篇,是两个自身免疫性肝病国际研究组成员,应邀在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肝病综述,在肝病领域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在新冠疫情期间组建仁济医院感染学科并担任首届感染科科主任,圆满完成抗击新冠救治任务。


崔心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二十载,他始终以"精业济世"为信念,主攻泌尿外科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年均主刀手术超800例,创新开展"早期序贯开放血流"等系列保肾技术,为80%肾肿瘤患者成功保留肾脏,成功实施独肾、多发性肿瘤等高难度保肾手术,事迹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在科研创新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4项,发表SCI论文96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先后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英才领军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30年,掌握娴熟的耳显微-耳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完成国内数量领先的人工耳蜗重植手术,完成多种疑难及复杂病种人工耳蜗植入;创新钆鼓室注射MRI技术,研发居家前庭康复平台,建立便捷高效诊疗策略;规范隐匿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方法,杜绝漏诊漏治;创建国际领先的听觉电生理研究平台。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Neuron、Science TM等国际顶刊。培养专科人才逾5万人次,为提升耳科疾病诊治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菲(云南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刘菲,现任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主任医师。作为上海九院援滇医疗队队长,他自2022年7月挂职澜沧县一院院长,以“组团式”帮扶促边疆医疗发展。他创新打造云南省首个边疆整形外科及儿童先天畸形修复中心,全国接诊超千人次,开展11项新技术,填补普洱救治空白。牵头举办省级研讨会,搭建县级与顶级专科进修通道,辐射全省学科发展。任职期间实施“质量建院”战略,2023年医院诊疗量增19%,外转率降37.5%,全省第一通过验收,入选“千县工程”。新建肿瘤科等5学科,开展76项新技术,创建“启航计划”,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升31.58%。其科普作品获全国一等奖,抖音播放量破5000万。三年带队中缅边境义诊24次,惠及3582人。获央视、云南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打造“有技术、有温度”品牌,为沪滇协作添新篇,书写援建精彩篇章。


陈会文(贵州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健委先进工作者/计“行政大功”一次、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质控专家、上海市卫健委青年人才基金奖励基金会“银蛇奖”管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民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纠治和基础研究29年,熟练掌握各种先心病的诊治,能独立完成各病种手术,已累计独立主刀手术5000余例。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胡伟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从事腹部外科临床诊疗三十余年,是我国率先开展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专家之一,为推进我国胃肠外科手术微创化做出了显著成绩。聚焦老年外科的临床实践,探索高龄老人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将高龄老人手术死亡率控制在1%之内。擅长以智慧医院建设和医疗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大力推动临床医疗的高质量发展,负责开发的“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应用”是上海市各行业首个全面落地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和城市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他领衔的“一部手机走医院,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医院”项目荣列“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他倡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全程便捷就医服务”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AI领导者TOP30奖。长期悉心深耕医学教育管理,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融为一体,构建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临床医学大教育体系,探索出一套基于VR教授、浸泡教育、模拟教学、双外教课的新时代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上海市教育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更精进的医疗技术、更温暖的医疗服务,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初心使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