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华临床医学教育与模拟医学教学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来自两岸三地以及美国的逾450名嘉宾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当前医学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创新”,各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专家们,在共同交流和改革创新的原则下分享他们有关临床教育改革、PBL教学和模拟医学教学的经验,以推动两岸三地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教学研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发展。
大会开幕式上,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世界医学模拟教育协会前任主席Dr.Michael Seropian和挪度亚太区总裁Mr.Phil White致开幕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沙正建到会致辞。
从学生用橘子来做静脉穿刺训练,到具有评估讨论和自学反馈指导的病例学习,医学模拟教育无处不在。军人上战场前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很难指望会打胜仗;学生大考前如果没有经过无数次模拟考试,也许会因为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发挥正常水平;考虑到保护病人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可供医学生用于临床学习和练习的病人不多,如何创造出各类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来培训医生,便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医学模拟教育也因此获得重要意义。
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多种局部功能模型、计算机互动模型以及虚拟科技等模拟系统,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开展教学和考核,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现代医学模拟教学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辅以各种医学模拟教具和模拟人,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
模拟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医学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中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德州名灵顿大学的在校医学生在一款名为“第二生命”的网络游戏系统上,进行体验式学习。高仿真的模拟情境和反馈评估,可以让他们深切融入到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这是医学模拟教育协会主席、德州名灵顿大学的Mary E.Mancini教授,向大会介绍的模拟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同时她还讨论了医护模拟教育将来的发展,以及把模拟教育纳入常规机制,提升医护专业人员的培训。
上海交大医学院致力于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黄钢以《卓越医学教育重在能力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医学院的模拟医学教学标准与课程整合。仿真模拟与临床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体系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经过长期的努力,学院目前已构建起以综合能力培养和客观教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具有交大医学院特色的PRICE医学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其中P代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的基础医学课程学习,R代表以研究为基础RBL 科研训练,I代表前后期多学科整合课程Integrative course,C代表CBL临床实践,E代表过程评价与OSCE结合的综合考评Evaluation。在这一开放式教学模式下,交大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前后期整合”、临床以循证医学为主线的案例教学等;开设临床技能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科研技能示范平台,开展海外游学与交流项目,开设“博极医源:人文与医学”等课程。同时大力开展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积极鼓励临床科研论文交流、观点争鸣与讨论。
世界医学模拟协会候任主席、美国匹兹堡大学Paul Phrampus教授,美国梅奥临床医学中心 (Mayo Clinic) 医学教育部 Laurence Torsher教授,香港急症科医学院临床模拟教学小组委员会董伟杰主席,北京协和医学院梁涛教授,台中中国医药大学教师培育暨发展中心关超然主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马惠明教授等,也分别联系各自所在医学院校的情况,分享了他们在模拟医学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
在26日举行的大会分组工作坊,包含了两岸三地共计15位讲者所带来的10场合计20场次的工作坊讨论。工作坊本着不只是学习而是更好的交流平台的精神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的内容,包括:护理情境模拟教学体验、妇产科模拟培训、儿科急诊急救培训经验分享和儿科多发创伤急救仿真模拟、如何结合虚拟病人与标准病人进行iOSCE、如何有效考核学员的表现、创伤化妆简介、模拟病例设计、心血管急救模拟培训教案设计实施与评估、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案例设计运行与反馈、临床模拟实训中心建设和课程规划。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此次会议期间还同时召开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会、上海交大医学院PBL案例大赛等活动。本次PBL案例大赛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7名,即将评出优胜奖12名。其中获特等奖案例由基础医学院陈红老师与瑞金临床医学院洪洁老师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