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附属仁济医院、纽约州立大学与上海市卫生局联合主办,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2上海-纽约国际肿瘤转化医学、健康与卫生高峰论坛”在沪举办。来自国内外逾350名嘉宾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的主题是“肿瘤转化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保罗·温德(Paul A. Wender)博士,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生物与药物化学家黄子为 (Ziwei Huang)博士、杨胜利院士、顾健人院士等10余位演讲嘉宾在论坛上围绕“肿瘤转化医学的发展趋势”、“国际新药开发与肿瘤转化医学研究科技的产业化合作与发展”等三大议题分享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转化医学成果、最新的技术及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并就肿瘤的个体化预防、诊断、治疗方案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论坛探讨了在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研究型医院与有良好基础研究工作基础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转化医药研究、以及联合建立上海-纽约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可能性。
论坛充分利用上海-纽约的区位优势,以共同打造一个延续性的国际化医药开发和产业化平台,推动两地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新药研究、技术产业化及相关群体经济体的发展,并促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上海相关医疗机构、研究所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央癌症研究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次论坛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成功“院所合一”后国际化合作方面再次迈出的重要步伐。
转化医学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亮点和焦点,被列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转化医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机制设计,解决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真正提高患者诊疗水平,并使社会大众受益的问题。转化医学的发展和成熟,将彻底改变生物医药产业的格局,并将最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据统计,我国每年取得约5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顾健人院士呼吁,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国外转化医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发挥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的成功经验,提高医学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促进最前沿的基础医学科研成果“更多、更好、更快”进入临床应用,推动我国在医药创新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