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钢副院长做客《大医时间》谈名画中的医学
2012-03-15 浏览( 来源:学生记者团 文/薛姣姣;图/蔡韧  
 撰稿:雷雨
 摄影:

  3月1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做客第九期《大医时间》,在闵行校区伍威权堂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名画中的医学》,从全新的角度向医学院的大一新生们阐释了医学、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讲座开始前,同学们的目光都停留在那张红色的ppt上,上面写着“名画中的医学”,同学们好奇于名画与医学的联系,同时也期待着黄院长即将给大家带来的分享。

  名画中再现医学发展历程

  现代医学的发展从解剖开始。但解剖学的出现却是历经艰难险阻,中世纪时期人体解剖曾是一大禁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对解剖教科书的高度怀疑,维萨里掘墓研究人体骨架,被视为“异端”,最终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黄院长讲述的第一幅画是伦勃朗的《拉普教授的解剖课》,那时人体解剖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医疗器械与医疗环境的束缚,外科受到人们的普遍轻视,其卑贱程度甚至位居理发师之下。然而另一幅伊金斯的杰作《大诊所》,这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外科的快照,展示了当时著名的外科教授格罗斯将要进行的骨髓炎手术。随着麻醉药、消毒试剂、医用手套、抗菌素等相继出现,外科的地位大幅上升。

 

  名画中流露至高人文关怀

  讲座中黄钢不止一次说道“医学是最伟大的职业”,不过“最伟大的职业”就一定要做出最伟大的奉献。《穆勒医生》的画面中,一对夫妻在病房中陪伴着刚刚从病痛中恢复的孩子,妻子疲惫地睡着了,丈夫和医生一起默默关注着孩子,脸上露出劳累却安心的微笑,晨光初露,和谐而安详。如果人的一生最不舍的东西,一个是财富,那另一个就是生命。而当疾病危及生命时,病人将生命交给了医生,那便是对医者最大的认可。以耐心、爱心去奉献,而病人的信任与健康是医者最大的快乐和收获。黄钢强调,一名合格的医者绝不能简单的将病人看做疾病的载体,而是要抛却名利地位,对于一个需要拯救的脆弱的生命,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不仅有着科学的严谨,更因为与人休戚相关而带上了艺术的灵性与变通,所以与其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医学是一门基于科学的艺术。一场讲座,使同学们对医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讲座最后,黄钢为同学们题词“博爱中彰显智慧”,鼓励同学们怀揣一颗仁爱之心享受从医路上的快乐。《大医时间》学生工作团队也代表全体2011级同学向黄院长献上了亲手设计的礼品。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