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以“文化传承历史,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附属仁济医院第四届科技文化节闭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上海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黄红等领导到会致辞。闭幕式隆重举行了我国医学先驱黄铭新、兰锡纯、江绍基的铜像揭幕仪式,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仁济医院党委书记蔡秉良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萧树东教授、普外科邝耀麟教授共同为铜像揭幕。
附属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以“仁术济世”为医院的精神。历年来,该院非常重视医院文化的建设,自2005年起,在“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荣院”思想的指导下,创办了每两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节”,并使其逐渐成为医院“文化育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全体“仁济人”展现自我、创新思维的重要舞台。
兰锡纯(1907-1995),外科学国家一级教授,中国外科学和心脏外科学奠基人之一。首次在中国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改进了胆石症手术的方法,为发展中国的胆道外科奠定基础。又是中国心脏血管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国内成功施行首例二尖瓣分离术。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培养出大批医学精英。
黄铭新(1909-2001),内科学家,一级教授,是中国西医内科学的先驱,不仅在心血管专业有突出成就,在中西医结合、血吸虫病防治、代谢和激素、临床免疫学、风湿病学、老年医学及医学管理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和贡献。他首先在国内完成链球菌抗“O”的测定;他是我国最早研究心向量图及心动冲击图者之一。他协助兰锡纯教授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手术,促进了我国心脏手术的快速发展。此外,他还对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长期作出重要贡献,被中央授予金质奖章,并记大功。
江绍基(1919-1995),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学及消化病学教授。,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创始人。50年代起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证实血吸虫病侏儒症经治疗可以生长发育,率先在乙结肠镜下观察血吸虫病的结肠病理变化。此后对慢性肝病、胃炎、胃癌等作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狼犬胃癌模型,研究维生素与胃癌的关系;应用叶酸、硒及维甲酸进行胃癌前病变诱导分化,为防治胃癌开辟了新途径。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立大功奖,多次获国家科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创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随后又成立卫生部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
附属仁济医院领导表示,黄铭新、兰锡纯、江绍基等医学先辈倾其毕生精力和才华,奠定了我国一大批医学学科的基石,不仅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赋予了“仁济”深厚的内涵。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医学史上,他们的风范和足迹,永远值得我们后人追寻和缅怀,同时,也激励着后来人传承医学先驱的精神,为医学事业的进步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