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与美国医学免疫公司签约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寻中国人群潜在的肺癌治疗新靶点。附属胸科医院院长冯运教授与美国医学免疫公司副总裁Bahija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签约仪式结束后,双方科研人员以肺部肿瘤的多学科治疗为主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美国医学免疫公司(即MEDIMMUNE公司)是阿斯利康集团公司属下全球性的生物医学技术公司,在分子水平层面对肺癌的病因及疾病的发展上有着深入的研究。按合作协议,附属胸科医院和该公司将共同建立一个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诠释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活检组织标本病史和分子特性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研究者在分子水平更好地理解肺癌的发生、进展和异质性,进而引导新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实现。这次战略性合作是MEDIMMUNE公司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肿瘤研究领域的合作项目。
据了解,肺癌是癌症死亡的首因,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尤其是进展期患者其五年总体生存率低于15%,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广大医疗、科研工作者深入地开展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在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也已经使“带瘤生存”的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然而在这一领域,对分子表型研究和新的潜在靶点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着很大的空间。
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教授介绍:该院每年收治肺癌患者达20000多例次,其中 6000多例为新发病例。因此建有丰富的初治肺癌患者的信息资源标本库,其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双方的合作,有希望洞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自然发展史,并且将肺癌患者的医疗史和治疗效果与先进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揭示的深层次的分子特征相结合,从而对这种致命性疾病有新的认识发现,最终造福患者。
据悉,MEDIMMUNE公司迄今已经开发并拥有一些非常有效的靶向治疗肺癌的药物,包括治疗肺腺癌的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然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且对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来说几乎没有靶向药物可供选择。近来有研究资料表明,中国肺癌患者可能拥有非常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而这些特征可能对解释肺癌病因和疾病的进展提供新的依据。双方此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国人潜在的肺癌治疗新靶点,由此拟定个性化的医疗策略,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