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上午,在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心内科病区,经过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一名曾经心脏反复骤停的安徽来沪岁贫困少女汪月康复出院。市一医院在心内科病房为汪月举行了慈善募捐暨祝贺汪月康复出院仪式。院职工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纷纷将自己的心意投入了募捐箱,院领导代表医院全体职工将募集的12870元、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3万余元、共4万余元善款时,、交到了汪月手中,她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握着医院领导的手,连声说:“谢谢上海的叔叔阿姨救了我!”。
这位患病少女名叫汪月,今年16岁,来自安徽偏远的农村。她从12岁起经常出现心慌,晕倒。四年间爸爸妈妈曾经带她到家乡的大大小小医院看过无数次,总查不出是什么病因引起的。可是死神却已经悄悄向她逼近。今年临近中考,她复习功课非常紧张,又生怕考不好,所以晕倒的毛病发得更厉害了。有时候晚上起来上厕所,都会一阵心慌过后摔倒。6月19日,小汪在中考完第二天,爸爸妈妈就带她前往上海松江。不料在乘车路上她又发作过一次,家人赶紧叫救护车送她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急诊室,她又出现心脏骤停,心电图提示心室颤动,医生们迅速抢救、心肺复苏…….终于救回少女的一条性命。她被送进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和继续治疗。
市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戴秋艳主任医师、洪江主任医师等专家进行会诊后,确诊小汪患了先天性长QT综合征,并伴有心室颤动,所以会反复发生心脏骤停。专家们研究出了最佳治疗方案,手术加上药物治疗。仅仅安装具有特殊功能的起搏器就需要十几万元。然而,她父母只有5千元,加上舅舅东借西凑了8万元。而初算一下,总共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怎么支付呢?少女父母心急如焚。
“救人要紧!”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国华,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敏生指示尽力救治病人,尽量免除费用。“你们千万不要着急,我会想尽办法救活孩子的!”洪江主任医师坚定的语言,给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少女父母一颗定心丸。陈敏生带头捐款1000元,院团委书记吕雯倩及中青年专家联谊会会长沈尊理一起组织全院员工募捐达12870元。洪江主任医师动员他的朋友一起来加入了捐款队伍,积极筹钱。企业界爱心人士也赶来了,他们慷慨解囊,共捐款3万元。
6月29日,医院对小汪进行手术。手术是微创,但技术要求很高。她比较瘦,皮肤薄,而起搏器体积大,怎么办呢?洪主任医师和老教授们进一步研究手术方案,按艺术的标准来精心设计手术。洪主任医师在缝伤口的时候特别仔细,因为他知道小姑娘爱美,伤疤大了就比较难看。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洪主任反复测试,寻找电极最佳位置。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非常成功,身上衣服都湿透的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为了汪月的手术,导管室和麻醉科医生都来不及吃饭,郑吉健医生特地从家里赶来,心脏科李为真、汪玮、朱峰、张震宇等医生,手术室张彩凤、李玲护士还有其他叔叔阿姨们很晚了都没有回家,留下来为她服务。
在此后的日子里,她回到心内科普通病房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对她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她再也没有感到心慌,再也没有晕倒过。现在她感觉非常好。几天前,小汪的老师也打来电话说,她的中考成绩可以上她们那边最好的高中,听到这个消息她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对洪主任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考上海的大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积极抢救和热心帮助过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