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一行前往附属瑞金医院看望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院士,参观了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风采展,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陪同调研。中国科协副主席、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副校长张文军、陈刚、黄震,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党委书记严肃等参加调研和座谈交流。
杜占元一行专程看望了王振义院士,感谢王老为国家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赞扬王振义院士是转化医学的典范。杜占元说,多年来,王老在科技、教学、科研方面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典范,令人敬佩、催人奋进。杜占元请王院士谈谈高校科技工作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王振义院士说,教育一方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王振义院士提到他坚持了10年的“开卷考试”:每个周四都去查房,请临床医生提问他们遇到的难题,王院士通过现代方法帮助他们查找国际上最新的动向和治疗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诊断和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病例。“老教授‘开卷考试’这种承上启下的教学方法,我现在正在摸索”。王振义院士说,医学教育实践很重要,实践做不好,不能提升医疗质量和科研教学质量。王振义院士建议要高度重视转化医学的重要性,把科研、教学、医疗三者相结合,用基础研究去解决临床难题,用临床成果来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在座谈会上,马德秀说,“十二五”期间,高校要在大科技技术设施能力建设上有所作为。转化医学是一个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结合,医工结合和转化医学方面,交通大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市和上海交大都高度重视,希望依托交大,抓住机遇,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让转化医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张杰校长作《建设一流大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报告。在报告中,张杰校长回顾了百年交大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并介绍了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采取的若干举措。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大制定了“交大2020”发展规划,重塑学术追求的大学灵魂,加强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倡导“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发展的布局与建设,开展院系国际评估,建设一流的大学文化,实施涉及未来发展根本的综合改革。希望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与产业等方面得到教育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就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建设进行汇报。他介绍了医学模式的变迁、20世纪生命医学科学取得的成果以及交大医学院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思路。近年来,上海交大医学院鼓励基础和临床协作整合研究;探讨如何更有效、更快捷地从实验室(研究、探索、发现)到病床旁(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努力实现转化医学研究填补基础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鸿沟的探索,加速医学与理工技术紧密结合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更好地为疾病防治和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政策服务。同时,着眼于转化医学研究对创新教育模式产生的刺激作用,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具有转化理念和能力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工作者。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将发挥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为努力推动以基础和临床交叉研究为核心、临床应用为驱动力的转化医学研究而做出贡献。陈赛娟、朱正纲等也就转化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体制机制建设作了发言。
杜占元高度肯定了交大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就推动高校科研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更好地推动科技和教育结合,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科研和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成为一种主动的思考方式,实现科技与教育的相互对接需求,相互促进提高。二是要特别关注机制创新。要坚持改革的思路,把机制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三是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四是要把大学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要发挥优势,克服短板,更好地形成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将多学科优势转化成一种综合集成优势。杜占元副部长表示,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交大各项工作,为各项事业的推进提供有力平台和优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