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主办第四届上海房颤国际论坛
2011-01-05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万虹
 摄影:

日前,由附属胸科医院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召开,来自全国及亚太、美国等地的200余名专家参会。大会主席由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方唯一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担任;执行主席由附属胸科医院刘旭和瑞金医院吴立群担任。

大会以论坛和讲座形式,分培训课程、高峰论坛、前沿直击、青年医师论坛四个板块进行(近30讲),主要围绕房颤治疗的原则、趋势及方向、慢性房颤消融术式等国际热点、难点进行了探讨,还进行了现场手术演示,并对青年论坛优秀病例颁奖。与会者纷纷反映,此次论坛为推广介入消融术治疗房颤技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会指出,房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且危害极大,轻者胸闷气急、逐渐加重至中风、栓塞、脑卒中以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在我国约有900万患者,至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不为医学界所明确,因此,房颤的治疗已经被列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以往房颤的治疗以药物被动地改善症状为主,虽然介入消融术有望根治,但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复杂性,一直成为扩大此项技术发展的瓶颈,而其术式也始终未能成为治疗方法的主流。

据了解,自2006年起,以附属胸科医院刘旭教授为主的团队加强临床实践,运用三维系统和导管三维技术,有效地突破了技术瓶颈,使发现和消除病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的根治率分别可达90%、80%以上,手术时间有效地缩短,手术量也明显递增至每年1300余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完成大量临床任务的同时,他们还潜心开展大量的科研和总结,短短几年间先后撰写论文70余篇,撰写SCI论文10余篇,影响因子也屡屡攀高,出版专著5部,内容涵盖房颤的围术期诊治规范和专项操作技术,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针对目前房颤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与会专家提醒白领等高节奏工作状态的人群,要遵循规律的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工作压力、有效地控制血压,从而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发生。

据悉,近年来西方推出房颤病灶的起源学说,有望通过分析心脏结构肺静脉异常病灶来从源头上防止房颤的发生,胸科医院明年即将装备使用的磁导航也将为进一步推进介入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