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范存义团队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9-12-25 浏览( 来源:团委 
 撰稿:梁超
 摄影: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课题组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IF=12.279)在线发表了题为“Concentrically Integrative Bioassembly of a Three-Dimensional Black Phosphorus Nanoscaffold for Restoring Neur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Immune Homeostasis”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负载黑磷纳米材料的聚己内酯三维支架。本项目为交大医学院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支持发表的第一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随着交通与建筑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的比例日益上升,导致数百万人因此肢体残疾、功能受限。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尤其是长段神经缺损的治疗是临床难题之一。目前常见的神经导管虽然可以为神经再生提供机械通道,但无法提供神经纤维修复所需要的微环境,因而只能治疗短距离缺损。导电材料可促进生物电信号传导,有利于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极大提升组织对电刺激的反应。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二维材料,黑磷因其优越的机电性、热电性和拓扑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传递和组织修复)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黑磷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神经再生过程中,黑磷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低氧化应激条件下,该材料可诱导血管新生,并刺激钙依赖性的轴突和髓鞘再生。研究结果提示,黑磷复合支架有望为长距离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钱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袁伟恩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范存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的曲新华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袁伟恩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该项目也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的大力支持。

六院“绿苑”青年科创工作室团队由范存义教授领衔,钱运博士负责日常工作。工作室在成立半年时间内,已多次开展面向医学生与医务青年的科普沙龙与科研讲座,大力扶持医学青年开展科创实践,营造浓郁科创氛围,为利用高水平科研带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398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