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团队获邀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评论文章
2019-12-12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叶佳琪
 摄影:

12月12日,《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28.755分)在线发表题为《2019年颅脑创伤进展:数据库,生物标志物,及分层治疗》(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2019: databases, biomarkers, and stratified treatment)的特邀评论性文章。《柳叶刀神经病学》特邀全球知名专家对每个年度最重要临床进展做出点评,充分显示江基尧教授及其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

江基尧教授团队对2019年度国际上的颅脑创伤重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该篇文章指出,最为关注的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研究未见突破性成果,亟需开展全球性合作研究,发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利用临床病例多、临床经验丰富等有利条件,主导和引领颅脑创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大数据临床注册。

同时文章对5项临床研究进行剖析和点评,并指出当前世界颅脑创伤研究特点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欧盟牵头开展的CENTER-TBI研究发现欧洲脑外伤病人年龄中位数达到50岁,近半数病人进入监护室治疗——而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轻型颅脑创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脑外伤病人年龄、伤情、救治特点等有着很大差异。此外,团队认为颅脑创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轻型颅脑创伤病人有价值的标志物。Tau蛋白被认为是颅脑创伤后激发、进而发挥一系列脑损害作用,包括促进痴呆的发生。其次,多巴胺类药物能否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取决于患者是否多巴胺转运体过低。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经皮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重要前提。

该文章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第一作者是冯军峰博士。这是继今年3月份刊登《柳叶刀神经病学》长篇系列报道《中国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a)、9月份短篇《中国颅脑创伤监测——作者回复》(Monitor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a- author’s reply)后,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在该杂志发表的第3篇文章。

江基尧教授带领仁济医院以及中国颅脑创伤专家团队,已经完成欧盟与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前瞻性疗效比较研究、正在开展2项美国注册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这将继续改变中国和全球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为进一步降低全球颅脑创伤病人的死残率做出中国贡献。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4442219304478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