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我院以“潜心育人、科学发展”为主题举行庆祝第26届教师节座谈会。医学院全面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长陈国强、副院长黄钢,院长顾问王一飞、汤雪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各部处院系及附属医院教学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院党委副书记夏小和主持。 会上,黄钢宣读了我院41名“三十年教龄教育工作者”获得者名单,及今年以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奖项及获得者名单,院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学生们为老师送上鲜花,并合影留念。 夏小和代表医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向全院教师表达节日的祝贺,今年是第26个教师节,也是新世纪首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同时,也是交大和医学院认真总结“十一五”建设成效,制订和完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性。 院长顾问王一飞谈到,大学最重要的名片是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自己虽然退休,仍然钟情于三尺讲台,因为它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通道。说它连接过去,因为老师通过讲台把知识、文化传承给学生,说它连接未来,因为老师通过讲台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创造未来。教师的职业具有连接过去和未来的重要使命,要对他们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支持,整个学校、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气氛,教育一定会有大发展。 上海市劳动模范、基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易静的发言紧紧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一重点,她以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们的成长和成绩为例,认为随着他们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的增长,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对于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她也提到在研究型大学里,在直面科研与教学这一对矛盾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科研与教学兼顾、能力发展全面的师资,真正形成与一流医学院发展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奖者、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丁文龙谈到,大学文化的根本就是尊师重教。自己做老师几十年无怨无悔,一直以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为荣。在当今的社会,三尺讲台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还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科学研究的能力,教给学生怎样到社会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为师、为学、为人”。 荣获“三十年教龄教育工作者”称号、卫校的喻业聪对“潜心育人、科学发展”八个字深有体会,他在发言中提到,近几年来教育、医疗随着国家的改革同步发展,作为医学院的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把医学院、医学生特有的文化、气质传播出去。教育是个大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 医学院PBL案例大赛优秀案例获奖老师、新华临床医学院的薛海虹,瑞金临床医学院的朱海燕、瑞金医学院普外科邓漾的发言重点都涉及到PBL教学模式。薛海虹说,虽然PBL的教学非常辛苦,在临床工作之余,还要设计图表、准备教案,但她仍然愿意花费精力,因为学生们能够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培养起兴趣,获得临床经验。瑞金医院两位老师也提到,只要能够把学生们学的热情和老师们教的热情拧成一股绳,进一步推动医、教、研更好地协调发展,就能切实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仁济临床医学院、一院临床医学院等教师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学生代表们代表全院学生表达对全体教师的敬意,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最后,陈国强进行总结讲话,他将师生们的座谈热点即兴归纳成七大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关心、贴心、尽心”的关怀?如何让每一位老师都更好地教书育人,积极发挥教师在传承过去、推动未来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激发教师为创建一流医学院做贡献的热情?如何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处理好医、教、研三方面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如何更好地构建一支甘为人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如何更好地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陈国强说即使这些课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但医学院近年来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很多成绩仍然值得自豪。而接下来最为关键的要在坚持人才强院主战略、精品医学战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参与资源整合、推进院校融合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大胆改革创新、赢得科学发展,他希望全院的师生医护员工秉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院精神,为学院砥节砺行,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学院的更加辉煌的明天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