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人话四十年】周曾同:从码头工人到口腔黏膜病专家
2018-08-27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吴莹琛
 摄影:奚荣佩等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交大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在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医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栏目“四十人话四十年”。

  本期访谈人物: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周曾同

  周曾同教授生于一个四代中医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老三届学生,他曾在上海港务局当一名码头工人。在讲究“家庭出身”的年代,他报名“工农兵大学生”屡屡受挫,难道这辈子就要从事扛大包的工作了吗?儿时就想当医生的他总有点不甘心。1977年,中断11年之久的“择优录取”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周曾同因为之前推荐入学屡次受挫的经历,有点将信将疑,思虑再三,终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截止时间前半小时报了名。但是复习参考书去哪里找呢?这时,姐姐告诉他,弄堂口炒货摊上包瓜子、花生米的三角包是用教科书一页一页撕下来包的。于是,他去炒货摊买下了撕剩下的三个半本书:数学、物理、化学。前后一共花了13个晚上复习,就去参加考试了。第一志愿填报了上海第二医学院。谁知一考就考了出了好成绩,以高分被录取进入口腔系。后来,周曾同毕业后师从我国著名口腔黏膜病专家许国褀教授学习口腔黏膜病专业,在职申请到硕士学位,师从刘正教授在职申请到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还跟随学过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黏膜病专业的吴少鹏老师,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中西医结合专科门诊。他常说,是改革春风让他有了改变自己命运,实现医学梦想的机会。恢复高考,人们为伟大祖国回归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轨而庆幸,可以说,高考改变了周曾同们一代人的人生。

  周曾同一直从事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口腔黏膜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口腔黏膜病病变种类繁多,可以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损害。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在口腔黏膜上有所表现,而有些口腔表征可作为全身疾病诊断的依据或线索。到他这里求诊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很多都是疑难杂症,但他往往总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而且他临诊时很善于与病人沟通,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在患者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从医至今,周曾同曾先后多次赴美国、日本、德国等进修、高访,主持了20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专著2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科技进步奖等6项。他历任两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一届主任委员,一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我院的口腔黏膜病专科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局400多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口腔项目,也是同时位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的唯一 “双重点”专科。

  从医生涯中,周曾同有幸师从中医大家裘沛然老先生学习了三年。这三年的耳濡目染,让周曾同深刻体会什么是“儒医”,也让他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定下了培养大仁、大爱、大善的“儒医”的医学教育目标。他热爱医学教育工作,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黏膜病学》主讲教授,“宝钢教学奖”、“育才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奖”、 上海交通大学“师德标兵”获得者。除了每年参加本科生授课以外,已经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50余名,被学生誉为“慈父”般的导师。

  谈及过往经历,周曾同常说要感谢三个母亲:一是生身母亲,给了他生命;二是祖国母亲,给了他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做出成就的平台,三是母校上海第二医学院,赋予他知识、素质、人格,让他找到了专业方向,驰骋其中,钻研遨游。对比他们这辈人,周教授说,现在有些人没有经历过艰苦,当遇到生活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常常有所怨言。其实应该想想那些战乱的国家,人们天天过着流离失所、事业荒废、朝不保夕的日子,对比之下,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和平繁荣的年代应该感觉到幸福,更要知足而珍惜,多为祖国做点事。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