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学习资料
2015-05-11 浏览( 来源:武装保卫处 
 撰稿:
 摄影:

一、宣传活动时间与主题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二、宣传活动背景与要求

  1.突出“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防灾减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面对日趋严峻的灾害风险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这一主题,科学分析和研究防灾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同时,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要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将科学思维和法制理念贯穿防灾减灾救灾的全过程,促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全面落实,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2.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和行业特点,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认真研究所在区域主要的灾害风险,分析重点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的薄弱环节,总结灾害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宣传教育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挥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3.深入推进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加大集中整治力度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特点,结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学校、医院、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城市地铁、大型商场、影剧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对排查出的灾害风险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分期分批开展治理行动,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支持作用,尊重科学,依靠法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灾害以及火灾、煤气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和综合防范措施,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有条件的基层单位要组织社区居民、厂矿企业职工等参与应急救灾和疏散演练,强化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三、宣传活动科普知识

  雾和霾的六大区别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产生雾霾的条件:

  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利于雾霾维持的天气条件包括:一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各类应急逃生

一、触电

  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触电可造成体表人口和出口伤,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功能障碍,重者死亡。

  ◆触电现场表现

  轻伤 触电部位起水泡,组织破坏,损伤重的皮肤烧焦,甚至骨折、肌肉、肌腱断裂,能发现两处伤口。

  重伤 抽搐、休克、心率不齐。有内脏破裂。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急救 :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二、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 :

  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附;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三、火灾

  (一)基本常识:

  1、由起火层,采取低姿势迅速往横的方向由安全门梯逃生。

  2、非起火层,则可使用防烟袋,采取低姿势逃生,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

  3、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

  4、千万不可贸然跳楼。

  5、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安全门保持常关,但不可上锁,遇火灾才能隔绝烟火,才能利用安全梯逃生)。

  6、火警发生时第一任务,先叫醒大家,通知邻居大家尽早逃生。

  7、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

  8、为了保住安全,要经常维护消防安全设备性能。

  (二)火灾发生时被围困在二、三楼的居民应该怎样逃生:选一长杆或长木板,在一头捆绑上较沉的器物,然后将捆物的一头朝下,抱着另一端往楼下跳,这样可以使长杆或木板着地后稳定性增强,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序;如果没有绳或杆子,可将棉被、沙发等先从窗户扔到楼下,铺好落地点。之后,应先用被子将老人或孩子包在里面,然后用绳子系牢,从窗户或阳台慢慢放下去,让楼下救援的人配合接好,然后青壮年人再跳楼逃生。跳的时候应该用手攀住窗台或阳台外沿,身体垂直向下跳,这样可以避免受伤。

  (三)怎样利用楼梯逃生

  1、应冷静,不要推拥,防止前面的老人、孩子摔倒,欲速则不达。

  2、向下走时应留出楼梯的另一半供消防队员和行动快捷者使用。

  3、人们可以沿着指示灯逃生。

  (四)如果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了该怎么办

  1、进入卫生间后要把门窗关紧。

  2、拧开水龙头放水,将浴缸放满,这样即可用水灭火,又可进入水中避难。

  3、此时应不断向卫生间门上泼水,使门降温。

四、台风

  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

  1、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

  2、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3、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

  4、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

  5、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6、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

五、水灾

  (一)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城市:

  1、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4、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

  5、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6、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农村:

  1、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2、行洪区、围垦区;

  3、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

  4、电线杆、高压线塔下。

  (二)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1、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

  2、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3、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三)暴雨时为什么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

  1、因低洼的地形,马路两侧是最易存水的地方,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

  2、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当窨井的盖子丢失时,一旦贸然踏入,就会伤及自身。

  3、马路中央积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如遇旋涡应绕行,否则会落入窨井中。

  (四)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1、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

  2、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3、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

  4、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

  5、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

  6、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五)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1、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

  2、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

  3、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

  4、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救助。

  (六)注意事项: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下水!     

  不要在高山和坡谷处避灾。

  不要忘记任何可能进水的地方。          

  不可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

  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