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技术史与人类未来工作室联合打造的“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系列讲座第二季第二讲《游戏化、医疗康复与数据:夹在医工之间的设计学》在医学院东区懿德楼101会议室顺利开展。
本场讲座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晨琪担任主讲人,“一目学园”医学可视化教育平台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周舒扬,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住培医生宋子树担任对谈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技术史与人类未来工作室负责人沈辛成,医学院护理学院副教授袁晓玲,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头面外科科护士长蒋莉莉,“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原媛,医学院辅导员王若玢出席本次活动。讲座由202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贾芷榕同学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原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的相关情况:工作室致力于打造医学生医学史、医学人文教育的交流园地,让同学们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永葆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之情。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形成“医史微鉴”名家讲座、“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系列讲座、“医声医史”线上专栏等多个品牌活动,获得广泛关注;工作室后续会推出更多兼具专业性与人文性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提升人文素、跨学科交流的机会。
设计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美学性、创新性的学科。在其指导下,令人瞩目的产品、软件层出不穷,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而在医学领域,设计学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张晨琪博士以数字疗法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了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数字疗法的代表性应用案例,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字疗法的广泛应用。另外,她还带来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数字疗法介绍视频,观看后,同学们对数字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
随后,张晨琪为我们展示了她所在课题组在医疗领域中的设计实践产品。这些设计产品旨在为医疗健康提供生动而实用的思路和实践,有的是以医院需求为主,有的是在医疗康复方案的基础上以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为主,还有非医院场景(如社区或家庭)的主动健康交互产品设计。这些设计将康复训练、平衡练习等单调的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产品,充分体现了设计学的新颖创新和人文关怀,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使用感。在观看完产品的介绍后,同学们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设计学的魅力。
接下来,张晨琪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于设计在医工交叉中应用的思考。设计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性:一方面,提高医疗设备的人性化设计,增强传统医疗场景中以人为本的服务设计,可以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有助于创新医疗服务的方式,有效呈现医学信息,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但是,设计在医疗中的应用也存在着医疗与设计占比难以平衡、医院的合作意愿欠缺、合作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的难点与挑战。
最后,张晨琪结合设计学在与医学的交叉中面临的问题,为同学们辩证地解读了未来设计学科的定位。尽管设计学科在医工交叉应用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前景广阔、具有其不可替代性,期待未来设计学在医工交叉里绽放出更多的活力。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嘉宾们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实习的实际积极提问,嘉宾们一一做出细致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设计是有温度的,医疗领域的设计最终要面向医护人员与患者,不仅要创新与严谨并存,更要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
讲座最后,原媛老师为周舒扬、宋子树两位嘉宾颁发“特聘导师”聘书,对他们给予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聆听讲座,同学们对设计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领略了医工交叉的广阔前景。“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系列第二季第三讲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期待更多的同学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