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临五六班举行班导师活动
2019-03-28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高子浚
 摄影:高子浚

 

 

3月22日,来自芬兰奥卢大学的卫功宏教授应班导师童雪梅老师之邀为17级临五六班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求学阶段和走上科研之路的经历与思考。辅导员王栀沁老师也一同参与了这次座谈会。

座谈会之前,同学们首先参加了卫教授主讲的“21创新论坛”,感受了科研前沿的深邃与魅力。卫教授从介绍自己所在的大学开始,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了近几年自己对于前列腺癌遗传风险位点的相关分子机制和鉴定方法所做的研究。虽说报告内容本身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太过陌生和困难,但大家依然被卫教授在报告中所投射出的热情和认真所折服,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其面对面地交谈。

下午三点,大家齐聚生化楼B1。卫功宏教授首先回忆了自己初入大学时的迷茫,甚至到了二年级之后仍不知是否应该考研,不知未来自己的目标。直到自己学到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特别是读到有关基因调控的章节后,才明确了自己对于科研的渴望,有了之后的打算。卫教授特别描述了自己对基因调控产生兴趣的过程,鼓励同学们即使现阶段不知所措,也不用灰心丧气,也许很快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目标,也一定不要盲目选择,要确保自己能保持足够的内心驱动力。

顺着求学经历,卫教授分享了自己进入奥卢大学后作为PI的经历。他描述了在芬兰的一些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现了芬兰医学与基础研究结合的图景。了解到大家都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卫教授特别提到,作为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不应只满足于出结果、发论文,而要时刻关注临床,让自己的研究有所用,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他指出,同学们将来也会成为大主任、大科学家,作为领域的带头人,更是要有大局观念,能够统筹全局,让基础研究能够真正地推动临床治疗水平,为人民的健康造福。

在提问环节中,卫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有关如何将科研应用于临床的疑问。他补充道,基础医学是否要与临床相结合,也要考虑实际因素。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芬兰与临床医生合作的过程。卫教授表示,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临床医生,并不需要自己完全参与实验,只要明确合作者需要的东西,并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便利就足够了,告诉同学们不必因接受的科研训练与临床无关而担忧。

座谈会最后,同学们纷纷涌到卫教授身边想要与其合影。班长也代表同学们送上了早已准备的礼物,向卫教授表达了来自临五六班的感谢与祝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