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下午,15级口腔班开展了以口腔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的系列班导师活动——科研方向的嘉宾访谈。出席活动的有在科研方面小有成就的徐骎,班导师陈万涛、陶疆和辅导员王栀沁。导师们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帮助同学们在心中搭建了对科研认识的初步框架,并对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一开始,徐骎老师就展现了自己科研人的作风,言简意赅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科研上的建树,描述了上海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范畴和自己曾经的研究方向,让同学们对于口腔科研的范畴有了大致的了解。面对同学们关于“选择临床还是科研”的问题,徐老师指出临床与科研是不可分割的,科研课题从临床中来,科研的成果又要转化到临床中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两位老师的一致赞同。
陶疆老师则展现了临床医生的热情,举例描述了科研中的一个方面——临床科研的基本过程,临床究竟如何与科研结合,临床如何兼顾科研在陶疆老师的描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面对同学们“如果不喜欢做科研怎么办的”的问题,陶老师干脆的回答“去诊所”,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有了新的认识。
陈万涛老师则以自己曾经工作学习过的休斯敦的一家研究所为例,描述了海外的科研情况。陈老师主要提出了海外科研的两个特点:兴趣驱使与作风务实。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有了较好的薪资待遇,作科研很多是处于对科研的热爱;面对研究中出现的一丝一毫的问题都认真对待,求真务实,亦如他们在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态度。
同时,在老师与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潜移默化地提出了对于学生阶段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科研的第一步。
对于访谈中同学们表现出的对于未来选择的迷茫,老师们认为,现在就对未来就进行明确的规划还为时过早,同学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拓宽自己的选择面,做好每一阶段的选择,最后自己的医学之路就是水到渠成的。这句活,可以作为本次系列班导师活动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