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5795080747.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2855080751.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c42508074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5795080747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2855080751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c425080742_s.jpg 1 2 3
2016-10-28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吴轲
 摄影:阮昕
 

  10月27日晚,由医学院学指委主办的“医路·研途”系列讲座在懿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医学院科技发展处处长、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健青老师就如何走好科研之路为广大研究生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伊始,丁健青老师从要不要做科研,做什么样的科研,如何做好科研三个方面入手,直切主题。他认为,科研能力既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交大医学院稳居全国前列的科研综合实力为大家提供了发展科研能力的环境,同时也对大家的科研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以陈家伦教授等为例,强调一个学科带头人应该是“学会内有位置,同行间有声音,诊治上有技能,研究上有经费,学术上有成果”的标志性人物。

  随后,丁老师以自己主持神经内科相关研究课题为例,提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应当并举,由广及深,在摸索和积累中逐步明确研究方向。他说,好的科研应该是以兴趣为指向,有目的、有特色、有价值且可持续的的研究。

  丁老师也着重指出,要想做好科研,必须人文素养和科研技能两手抓。只有热爱生活有情趣,坚持努力有韧性,敢于创新有想法的人,才是能成事的人。在此基础上,“导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积极寻求平台,把控研究热点,有方向有技术,在实战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是做好科研的必由之路。

  最后,丁老师特别强调:“时移世易,大家的情况互不相同,希望大家能够因人制宜、活学活用、顺势而行,走出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医路漫漫,我们,还在路上!”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